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十一五”省級基礎測繪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10-22 19:11 字體:[ ]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十一五”省級基礎測繪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江蘇省“十一五”省級基礎測繪規劃

  基礎測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公益性、先行性事業,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切實加強基礎測繪建設,對于“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江蘇省測繪條例》、《江蘇省基礎測繪管理辦法》(省政府2003年3號令)和《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省級基礎測繪的現狀和需求
  (一)“十五”省級基礎測繪取得的成績。“十五”期間,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基礎測繪得到較快發展。全省完成了新一代大地空間定位網建設工作,初步建成了數字化生產基地,全面開展了新一輪省級基礎測繪數字化生產,完成了大部分地區1∶1萬基本比例尺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一是建立了地理空間定位基準體系。完成國家B級GPS控制點17個;省C級GPS控制點472個;各等級三角點9536個、水準點4771個。省C級GPS控制點精度優良,經省政府批準于2003年向全省發布。二是更新了基本比例尺地圖。全面啟動了省級基礎測繪1∶1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數字化成果的采集工作,到2005年底累計完成1∶1萬數字線劃圖(DLG)3600多幅、數字高程模型(DEM)3000多幅、數字正射影像圖(DOM)3800多幅。完成覆蓋全省1∶25萬全要素數字線劃圖(DLG)和數字高程模型(DEM)各17幅。三是廣泛應用衛星遙感數據。完成覆蓋全省范圍的分辨率10米SPOT衛星影像數據17景;分辨率2.5米和SPOT5(全色)衛星影像數據53景、分辨率10米SPOT5(多光譜)衛星影像數據49景。四是政區圖和地圖集編制成效顯著。編制出版了1∶70萬、1∶50萬和1∶30萬的江蘇省政區圖。2004年采用最新基礎地理信息、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遙感影像數據,編制出版的《江蘇省地圖集》獲全國優秀地圖作品裴秀金獎。基礎測繪成果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交通選線、水利工程、林業普查、土地整治、環境監測、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動態目標監控以及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基礎測繪為我省各級政府管理決策、重大戰略實施、重大工程建設以及提高人民生產生活質量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十五”期間,我省基礎測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基礎測繪工作水平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不相適應,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深層次的問題。測繪基準建設滯后,全省基準控制網普遍存在點位分布不均勻、精度不均衡和復測不及時等問題,不能滿足高精度、動態定位的需求;基礎測繪數據現勢性差,1∶1萬基礎測繪更新周期過長,1∶5000地形圖和灘涂基礎測繪沒有覆蓋,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基礎測繪經費投入不足,成果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基礎地理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現象較為突出。對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十一五”時期省級基礎測繪需求。“十一五”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建設、資源開發、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都迫切需要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支撐。一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需求。基礎測繪提供的基礎地理信息,客觀全面反映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自然、社會、人文、資源等地表情況。各級政府通過地理空間數據與社會經濟等信息的整合,對經濟、社會和政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有助于提高政府決策和公共管理的科學性。同時,結合各類專業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對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和合理開發,使經濟建設、資源開發、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有機結合。二是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需求。利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構建全省統一的資源和環境動態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科學的資源開發規劃、環境調查分析、動態監測管理等,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沿江、沿海、沿湖、沿交通干線和城市地區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由于缺乏最新基礎地理信息支持,很多環境信息綜合分析得不到有效開展。因此,要重點抓好長江、太湖、淮河流域的基礎測繪工作,為長江、太湖、淮河的污染治理和自然濕地、森林資源的全面保護提供必要的基礎地理信息,為生態省建設做好測繪保障。我省海岸線長度900多公里,灘涂面積約占全國的1/5,但尚未對灘涂進行全面的基礎測繪,影響了開發利用和規劃。“十一五”期間要加強對沿海灘涂地區的基礎測繪工作,填補灘涂地形測繪空白區,以滿足沿海土地圍墾和海上蘇東建設的需求。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我省基礎設施建設面廣量大,一些地區的基礎測繪工作滯后于基礎設施建設,許多項目因缺乏現勢性強的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導致前期規劃、設計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影響規劃質量。“十一五”期間按照我省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規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好基礎測繪計劃,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規劃、立項、設計、選址、施工到運營管理等對基礎測繪成果的需求。四是城市化發展的需求。城市要發展,規劃須先行,規劃離不開最新的基礎測繪成果。基礎測繪成果所反映的地形、地貌、交通、水系、資源分布等基礎地理信息是城鎮規劃中空間和功能布局的依據。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要堅持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并重的原則,必須制定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規劃,而高質量的規劃又必須具有較大比例尺的基礎測繪成果。“十一五”期間,全省0.71萬平方公里城市規劃調整迫切需要1∶5000基本比例尺基礎地理數據。五是社會信息化的需求。基礎測繪所建立的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是“數字江蘇”的核心平臺,為各專業領域的信息系統提供了支撐。通過這一平臺為全面了解江蘇自然、人文信息提供理想的、可視化的工具,為公眾信息查詢及各專業領域提供高效、快捷的地理信息服務,增強政府辦公自動化系統服務功能,促進電子政務廣泛應用。六是人民生活的需求。隨著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會對地理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強,人們在交通、旅游、就醫等方面越來越離不開地圖的指引。地圖制作的基礎是現勢性的基礎測繪資料,繁榮地圖市場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離不開基礎測繪的保障。
  二、“十一五”省級基礎測繪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完善基礎測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基礎測繪工作,構建數字江蘇地理空間信息基礎框架,加快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建立基礎測繪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兩個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可靠、適用、及時的基礎測繪保障服務。
  (二)發展目標。
  建立和完善全省新一代測繪基準體系,向社會提供高精度、全覆蓋、三維、動態、多功能測繪基準。建立與更新1∶1萬基本比例尺地形數據庫和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完善地理空間信息基礎框架內容。完成重點發展區域基礎測繪數據采集與建庫,建成重點城市1∶5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據庫,按照3年更新周期要求做好數據庫的維護更新,從根本上改善基礎測繪滯后于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局面。
  (三)主要任務。
  1. 建立省現代大地空間定位系統。一是完善C級GPS空間定位網。在國家A、B級GPS網和國家區域性C級網的基礎上完善我省C級GPS網,加密全省C級GPS網點270點,修建C級GPS點觀測墩。結合現有的三等水準成果,有選擇性地開展C級點的高程連測。二是等級水準測量的加密與復測。適應1∶1萬基礎測繪、區域性地面沉降監測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密國家水準控制網。復測二等水準1500公里,加密三等水準5000公里。三是進一步精化大地水準面。在原有似大地水準面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已有的地面重力資料、數字地面模型數據、最新地球重力場模型以及C級GPS網觀測數據、經過水準聯測的GPS點高程數據等資料,運用似大地水準面的嚴密理論和最新計算方法,確定江蘇省新一代優于5厘米的似大地水準面成果。
  2. 建立全省遙感影像數據庫系統。一是開展基礎航空攝影,建立航空遙感影像數據庫。根據基礎測繪的更新計劃,組織完成覆蓋全省的基礎測繪航空攝影。完成歷年航空攝影像片的掃描入庫,建立我省不同時期的航空影像數據庫。二是獲取衛星遙感影像,建立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庫。訂購3.5萬平方公里地面分辨率優于1米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發揮衛星遙感影像數據獲取時間快、覆蓋范圍廣的特點,建立覆蓋我省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庫,滿足沿江及三大都市圈土地動態監測、城市規劃、生態環境、交通能源、園林綠化、防災減災的需求。
  3. 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更新與整合。根據省級基礎測繪更新周期,我省一般地區更新周期為5年,涉及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合1∶1萬地形圖2690幅,每年需完成538幅;經濟發達地區更新周期為3年,涉及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合1∶1萬地形圖1350幅,每年需完成450幅。每年共需完成1∶1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更新988幅。“十一五”期間共需完成1∶1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更新4940幅。一是建立全省1∶1萬數字高程模型。在完成等級水準測量加密與復測的基礎上,采用最新的地面高程資料,按5米格網精度要求建立全省1∶1萬數字高程模型,滿足各方面對數字高程模型的需要。二是更新全省1∶1萬數字正射影像圖。完成新一輪數字正射影像圖全面更新,發揮其精度高、信息豐富、真實直觀易讀等特點,服務于防災減災、公共設施建設等,同時為1∶1萬地形圖的修測更新提供信息。三是更新全省1∶1萬數字線劃地圖。在“十一五”初期完成第一輪數字線劃地圖入庫后,按更新計劃對第一輪數字線劃地圖進行全面更新。
  4. 重點發展區域基礎測繪數據采集與建庫。一是淮河流域基礎測繪數據的采集和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建設淮河流域高精度基礎測繪數據庫,支持淮河三維地形立體顯示滿足淮河流域水污染監測、水患防治以及抗洪救災輔助決策的需要。通過高精度高程測量,建設該地區2.5m×2.5m格網間距的數字高程模型(DEM),按1∶2000比例尺精度要求建設高分辨率地理信息數據庫。二是重點城市1∶5000比例尺基礎測繪數據采集與建庫。到2009年完成省轄市0.71萬平方公里1∶5000比例尺地形數據采集與建庫,滿足城市規劃、產業布局、環境監測、市政交通、電力電信、管道敷設等對基礎測繪數據和導航電子地圖的需要。三是沿海灘涂區1∶1萬比例尺基礎測繪數據采集與建庫。組織實施海洋灘涂1∶1萬比例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改變我省沿海灘涂長期以來無1∶1萬比例尺地形圖的狀況,為實施“沿海開發”戰略和發展沿海經濟服務。
  5. 建立全省基礎地理信息發布系統。一是建設檔案數據庫。制訂地理信息數據成果整理歸檔技術規定。對省測繪資料檔案館現有地圖檔案資料進行整理、著錄、組卷、修復。完成館藏紙質地圖的掃描數字化,建立地理空間信息歷史檔案數據庫,實現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同步管理。二是建設信息發布交換系統。建立以江蘇測繪網站為載體的全省測繪信息發布窗口,建成集測繪資料及產品目錄采集、測繪綜合信息采編、網站維護管理、測繪信息發布審批管理、測繪資料檔案管理、測繪成果提供審批管理等為一體的省基礎測繪信息發布交換系統。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基礎測繪政策法規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基礎測繪政策法規體系。制定和完善基礎測繪投入、基礎測繪工程監理、基礎測繪成果管理、基礎測繪成果共享、基礎測繪產品質量與價格、基礎地理信息知識產權保護和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加大基礎測繪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加強測繪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基礎測繪執法監督體系。
  (二)強化基礎測繪組織管理。按照“十一五”省級基礎測繪規劃要求,科學編制基礎測繪年度計劃,并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劃,落實項目經費,統籌實施,協調推進。加強基礎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管,統籌省級基礎測繪和市縣級基礎測繪的協調發展,建立協同更新、共建共享機制,提高基礎地理信息開發利用水平。
  (三)加強基礎測繪技術創新。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測繪事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把握測繪科技創新重點,積極推進自主創新。進一步發展測繪高新技術,注重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測繪科技創新質量。加快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適應信息化對基礎測繪的需求。
  (四)確保基礎測繪經費投入。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按照分級管理的要求,依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穩定的基礎測繪投入機制。測繪、發展改革、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和監督,制定基礎測繪更新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好財政預算和審核,確保基礎測繪經費及時、足額到位。
  (五)加強基礎測繪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結構完整、布局合理、職責分明、功能完善的現代基礎測繪組織體系。實施人才強測戰略,大力加強測繪人才培養,強化崗位技術與技能培訓,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建設一支人員精干、裝備精良、技術過硬、保障有力的基礎測繪隊伍。
  (六)加強基礎測繪質量監督。基礎測繪為政府管理、經濟建設、國防安全和科研教育等領域服務,基礎測繪成果質量直接影響其服務成效。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基礎測繪隊伍資質的審查,嚴把基礎測繪準入關,保證基礎測繪隊伍的素質。要積極推行項目監理制度和質量檢驗監督制度,確保基礎測繪產品符合規范要求。
  

附件:         

“十一五”省級基礎測繪規劃項目實施進度表

序號

項 目 名 稱

實施進度

建立省現代大地空間定位系統

1

C級GPS點標石選埋(觀測墩)

2006年完成

2

C級GPS點標石選埋(普通標石)

2006年完成

3

C級GPS網觀測

2007年完成

4

C級GPS網平差計算

2007年完成

5

水準標石選埋(基本標石)

2008年完成

6

水準標石選埋(普通標石)

2008年完成

7

二等水準復測

2010年完成

8

三等水準測量

2009年完成

9

大地水準面精化數據處理

2008年完成

建立省遙感影像數據庫系統

10

基礎測繪航空攝影

2010年完成

11

衛星遙感影像數據

2010年完成

12

航空(衛星)影像數據建庫

2010年完成

1:1萬數據的更新、整合與完善

13

1:1萬像片連測

2009年完成

14

1:1萬像片調繪

2010年完成

15

1:1萬碎部高程測量

2010年完成

16

1:1萬數字線劃地圖

2010年完成

17

1:1萬數字高程模型

2010年完成

18

1:1萬數字正射影像圖

2010年完成

19

1:1萬數字線劃圖建庫

2010年完成

20

1:1萬數字高程模型建庫

2010年完成

21

1:1萬數字正射影像建庫

2010年完成

重點發展區域基礎測繪數據采集與建庫

22

淮河流域高分辨率基礎測繪數據的采集和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2009年完成

23

重點城市1:5000像片連測

2009年完成

24

重點城市1:5000像片調繪

2009年完成

25

重點城市1:5000碎部點高程測量

2009年完成

26

重點城市1:5000數字線劃地圖及入庫

2009年完成

27

重點城市1:5000數字高程模型及入庫

2009年完成

28

重點城市1:5000數字正射影像圖及入庫

2009年完成

29

沿海灘涂1:1萬基礎測繪數據采集與建庫

2009年完成

建立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發布系統

30

檔案數據庫的建設

2008年完成

31

省級基礎測繪信息網上發布交換系統建設

2010年完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閱讀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