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電子政務建設的意見
發布日期:2007-10-23 15:40 字體:[ ]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按照國家“十一五”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要求,結合我省現代化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需要,現就“十一五”期間加快全省電子政務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全省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服務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應用為關鍵、以創新為動力、以安全為保障,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充分發揮電子政務促進政府管理創新、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電子政務建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統籌規劃,注重實效。按照總體規劃和統一標準,協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以需求為導向,選擇優先支持業務,加快電子政務建設。
  (二)整合資源,深化應用。以提高應用水平為重點,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線,加快已有網絡資源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
  (三)強化服務,方便公眾。以服務為宗旨,堅持電子政務建設與轉變政府職能相結合,與提高行政效能相結合,與推行政務公開相結合。
  (四)著眼發展,保障安全。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安全,綜合采取技術和管理等措施,確保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和業務應用系統安全。
  二、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建設目標。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以及“中國江蘇”政府門戶網站平臺、綜合應急平臺、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并聯審批平臺、“大通關”信息平臺等基礎平臺和重點應用系統;基本建立政務信息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重點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政務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初步形成;管理體制、法規制度、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完善,地區間、部門間、城鄉間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趨向協調發展,統一、協調、高效、安全的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初步形成,電子政務推進管理創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等作用明顯增強。
  (二)主要任務
  1. 進一步提高政府網站服務水平。牢固樹立以社會和公眾為中心的理念,著力加強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擴大政務公開范圍和內容,及時準確地發布政務信息,提高為公眾和企事業單位服務的能力。發揮政府門戶網站龍頭作用,加強對各部門網站服務內容的整合。拓展互動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以“一站式”服務為目標,積極推進行政許可項目網上辦理。整合內網業務應用系統,形成統一的內網網站平臺,大力推行“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外網反饋”服務方式。按照“平臺統一、內容共建”原則,各部門原則上不再建設獨立網站,已建成的分批并入政府門戶網站平臺,省政府門戶網站負責建設和技術保障工作,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網站內容建設,網站名稱(域名)不變、版權不變、維護主體不變。
  2. 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標準統一、功能完善、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要求,構建和完善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省、市、縣三級城域網和省到市、市到縣三級廣域網),蘇南各縣(市)和其他有條件的縣(市)要延伸到鄉鎮,互聯互通各地、各部門辦公網絡,與中央電子政務網絡實現對接,為各級政務部門提供安全、高效、優質的網絡服務。探索利用加密技術和設備,實現政務內、外網共用一條信道,提高基礎網絡平臺利用效率。政務內網原則上不建設縣級城域網。各地、各部門不再重新鋪設獨立線路和組成通信傳輸骨干網,已建縱向網絡要逐步整合到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
  3. 推進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建設。依托省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和數據交換平臺,以內網門戶為基礎,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原則,生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建立跨地區、跨部門信息交換平臺,實現各地、各部門信息交換平臺互聯互通,建成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基本實現部門間和各級政府間信息的順暢匯聚和傳遞,為在線實時信息交換、業務協同、公共服務、輔助決策等提供信息交換和共享服務。
  4. 推進綜合應急平臺體系建設。依托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各專業部門的專項應急指揮設施和資源,建立健全固定、機動、現場三大互聯互通、靈敏快捷的指揮系統和信息平臺,并與部隊、武警等指揮設施實行應急聯動,為省應急指揮中心實施及時、可靠、多手段、不間斷應急處置指揮提供有力保證。各地、各部門的應急指揮系統建設要與省應急指揮中心三類應急信息平臺對接,形成以省應急指揮平臺為中心,以省級和市級應急指揮平臺為節點的全省綜合應急指揮平臺體系。
  5. 推進信用監督體系建設。重點建設和完善省市兩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全省各有關部門信用信息聯網互通,逐步把信息歸集和使用范圍擴大到市、縣(市)。提高歸集信息質量和利用效率,充實數據內容,加強數據分析,保障信息交換,完善聯動監管。各市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技術規范、數據標準等要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銜接,確保能與省平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6. 推進網上協同辦公業務建設。各地、各部門要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公文無紙化傳輸工作的通知》(蘇政辦發〔2005〕81號)要求,制定電子印章管理辦法,改進公文處理方式,完善公文辦理制度,盡快實現省、市、縣三級跨地區、跨部門無紙化辦公。重點業務部門要加強系統功能建設,創新工作方式,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應用服務水平。加強部門間協同業務流程和信息流程梳理工作,依托公共數據交換平臺,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為降低信息采集成本,實現協同辦公,發揮電子政務綜合效益創造條件。繼續開展網上協同辦公業務試點,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7. 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全面實施“金農”工程,加強農業信息服務應用系統建設,強化農業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不斷提升江蘇農業網、江蘇農業商務網和地方特色農業網服務水平。加強“四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村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建設,強化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延伸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加快傳統農業改造步伐。
  8. 推進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以人口數據庫、法人單位數據庫、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和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庫為基礎,以部門重點業務系統和跨部門重點應用系統為重點,推動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基礎數據庫實行物理上分別建設,邏輯上統一管理。各基礎數據項的責任部門在建設和應用過程中,要按照“一數一源多用”原則,不斷豐富基礎信息資源,保證數據項準確完整和及時更新。依托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和基礎數據庫,按照條塊結合、縱橫聯合的原則,實現政務信息資源有序采集、更新和應用,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在同級政府各部門間的橫向交換、共享和公開,以及政務信息資源的縱向傳輸,滿足各級政務部門的信息需求。
  9. 推進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保障發展的要求,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身份認證、授權管理、責任認定等為主要內容,分級建設與管理網絡信任體系;統一規劃電子政務應急響應與容災備份體系,建設省、市兩級災難備份中心,形成互為備份的信息保障系統。加強網絡保密技術檢查、組織管理、政策法規、人才隊伍建設,建設政務網絡安全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網絡運行狀況,保障關鍵網絡和重要應用的安全。省信息辦、省電子政務建設協調指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省保密、密碼管理等部門精心研究電子政務內網安全平臺建設,加快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數字證書推廣應用,進一步完善我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三、保障措施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推行電子政務,是國家信息化的重點任務,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門要繼續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建立健全責任制,明確分管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和相關管理制度。要定期聽取情況匯報,研究決定重大事項,及時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規劃、健全標準、加強管理,突出抓好深化應用、信息共享、業務協同、資源整合等工作。繼續抓好機關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技術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我省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水平。
  (二)明確責任,規范管理。根據國家有關要求,結合江蘇實際,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管理體制。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宏觀指導和規劃引導,保證全省電子政務建設與信息化發展相協調,促進統一高效的電子政務業務系統的建設。省政府辦公廳作為我省政府系統電子政務建設的牽頭單位,負責做好規劃制定、政策研究、業務指導工作,具體負責做好“中國江蘇”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工作,中央政府門戶網站賦予我省的內容保障工作,以及全省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和跨地區、跨部門重點應用項目的推進、建設和管理工作。各地也要進一步理順電子政務管理體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加強協調配合,統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三)落實資金,完善機制。電子政務建設所需資金,由各級政府分別負擔。對用財政資金建設的基礎性、綜合性電子政務工程,各級政府在計劃安排、申報立項、資金籌措、監督管理等方面實行歸口管理,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按照《江蘇省省級電子政務項目管理辦法》,省級電子政務建設實行扎口管理。要積極探索電子政務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四)防管并舉,確保安全。正確處理政務公開與安全保密的關系,嚴格上網發布信息審查制度,確保“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按照保核心、保重點的要求,做到定密規范化、涉密系統最小化,該保的堅決保住,該公開的及時公開。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方針,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的同時,重點保障基礎網絡和重要系統的安全。重視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進行相應等級的安全建設和管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