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關于編制2006年地方財政預算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10-24 09:20 字體:[ ]

各市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有關規定和《國務院關于編制2006年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的通知》(國發〔2005〕37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編制2006年地方預算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編制2006年地方預算的指導思想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總體有利,我省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好勢頭,全省財力也將持續增強。但明年財政工作仍面臨不少新情況:一方面減收的因素增多,房地產開發增長放緩、企業盈利空間受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的擠壓以及有些方面稅收政策的調整,都會使全省稅收增長減緩。另一方面增支壓力加大,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專項上交中央支出將相應增加,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雜費,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社會事業投入,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都需要財政繼續增加安排支出。因此,做好明年的財政工作,必須認真落實各項增收節支措施,加強非稅收入規范管理,進一步完善財政體制,努力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根據對財政經濟形勢的分析,編制2006年全省財政預算總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預算安排繼續遵循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留有余地的方針;積極支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集中財力,重點支持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扶貧幫困和公共安全等問題,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及和諧社會建設;繼續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不斷提高理財水平。
  二、2006年財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點
  (一)財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幅。
  (二)做好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的實施工作。
  (三)鞏固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成果,按照完善后的出口退稅負擔辦法,安排好出口退稅預算,保證及時足額支付。
  (四)按照國家稅制改革的要求,做好增值稅轉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資源稅調整完善的有關準備工作。
  (五)加強非稅收入管理,挖掘非稅收入潛力,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管理制度。
  (六)認真清理已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任何地方和部門不得擅自出臺減免稅收和先征后返等稅收優惠政策,不得越權減免稅收。
  三、2006年財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點
  (一)加大“三農”投入,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措施,擴大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范圍。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各項補貼政策,探索建立農民種糧收益綜合補貼制度,繼續落實和完善對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支持發展現代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力度。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加大對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支持力度,著力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繼續增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投入,支持農村公益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化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二)著力建設和諧社會,實實在在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認真落實和完善各項財稅政策,支持建立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長效機制。增加財政投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管,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維護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努力解決好部分企業軍轉干部生活困難問題,逐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大力支持發展義務教育,在全省實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解決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醫療保險問題。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重點支持農村基層文化發展。推廣“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支持實施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增加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重點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財政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重點加強農村鄉鎮敬老院建設。安排專項經費,支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加大對食品、藥品、飲食衛生監督和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
  (三)大力支持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加財政對科技的投入,支持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加強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支持、激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實施名牌戰略。合理安排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重點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循環經濟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堅持環保優先,增加財政投入,努力改善環境質量,突出加強對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促進生態省建設。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制定并實施新一輪省對下財政體制,著力完善財政激勵約束機制,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縣鄉財政實力。繼續增加轉移支付,加強省財政對縣、鄉、村三級政府基本支出保障力度。在轉移支付縣全面開展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規范財政收支,實現“控人”與“控債”相結合,保障基層政權運轉。
  (五)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積極防范財政風險。制訂和完善政府債務管理辦法,健全管理機制。建立統一、規范的地方政府債務統計報告制度,全面真實地反映政府債務規模。積極建立償債基金,防范債務風險。
  (六)大力支持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深化投資、金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體制改革和創新。
  (七)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積極支持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和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相關工作。改革現行公務員職級工資制,執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規范津貼補貼發放。適應事業單位改革和社會事業發展要求,適時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八)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在保證重點支出的同時,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差旅費、出國考察培訓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堅決制止興建樓堂館所,嚴格禁止各種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四、進一步做好預算的編報工作
  地方財政預算編制工作要在2005年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管理辦法,深化部門預算編制改革,重點加強對項目預算的跟蹤管理和績效評價;縣級財政全面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各級財政加快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大力推進政府采購工作。各市人民政府要將省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及補助收入編入本地區政府預算,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對本級預決算的監督。在編制本地區政府預算時,“兩稅”返還按照上年返還數加當年上劃“兩稅”增長的預計返還數編列;所得稅返還、體制性補助、財力性轉移支付、固定結算補助、固定專項補助按上年執行數編列。
  各市應按照要求抓緊組織編制本地區2006年預算(草案),并將經市人民政府審核的預算(草案)及時報省財政廳審核匯總;于2006年2月底前將經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預算報省財政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閱讀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