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工商局關于印發《江蘇省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10-24 10:10 字體:[ ]

省各直屬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幾年來,全省工商系統市場監管工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監管方式,緊緊圍繞“一二二一”工作機制,即建立一套江蘇省商品交易市場開辦者經營者監管者行為規范,選準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兩個突破口,抓好市場主體即開辦者經營者和客體即上市商品兩個準入,制訂一套合同示范文本的管理工作機制,在實施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管理、提升我省市場監管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為進一步規范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及市場監管者行為,提高市場監管效率,適應我省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我省市場監管實際,制定了《江蘇省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F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并按要求認真抓好落實。
  一、工作目標
  用2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市場秩序規范有序、市場設施配套完善、市場主體誠信自律、市場監管職能到位的目標,初步建立責任清晰、制度完善、科學規范、監管到位、具有江蘇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監管體系,努力營造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為實現江蘇十一五期間由市場大省向市場強省的跨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步驟
  1.動員部署階段(2006年4月份)。各地要認真組織學習《江蘇省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篩選并確定相關試點單位,及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召開動員會議,深入宣傳發動,進行試點工作部署,使市場管理干部和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掌握標準化管理的基本內容,明確目的意義及要求。
  2.試點實施階段(2006年5至9月份)。各地要按照《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的要求,分階段抓好試點單位各項工作的落實,明確具體工作標準、工作內容和完成時限。工作中要注意總結經驗,發揮各地市場特色和區域優勢,分析匯總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具體解決辦法。9月底前,完成試點單位經驗總結材料。
  3.全面推行階段(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份)。各地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將標準化管理工作延伸到所有的農副產品、工業品和生產資料市場。要針對市場標準化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制度建設為重點,積極探索長效監管機制,全面完善我省商品交易市場的標準化管理體系,樹立標準化管理典型和示范市場,實現市場的科學化監管目標和人民群眾放心消費的目標。
  4.檢查驗收階段(2007年10至12月份)。在全面推行階段結束后,各直屬局要對標準化管理工作進行自查。省局將在各直屬局自查的基礎上,對全省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管理實施情況進行抽查,評選出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先進單位,并對全省標準化管理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表彰。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豆芾磙k法》是在總結各地市場監管工作經驗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商品交易市場監管的基本依據。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標準化監管工作作為當前市場監管的重點來抓,確保市場標準化監管工作順利推進。
  2.加大宣傳力度。各地要以推行市場標準化監管工作為契機,切實加強與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的溝通聯系。通過新聞媒體、黑板報、標語或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加大對市場標準化監管內容的宣傳力度,做好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各項輿論宣傳工作,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標準化監管的良好氛圍。
  3.明確工作責任。各級工商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分解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特別是基層工商分局(所)要與市場開辦者、市場開辦者與經營者要簽訂責任書,明確各方具體責任,尤其要重視落實市場開辦者的職責,為標準化監管提供保障。
  4.抓好典型示范。在實施標準化監管中,要注意抓好試點,及時發現和樹立典型。省局擬在無錫、南通、連云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蘇州工業園區各選擇一個農副產品市場進行試點,在南京、徐州、常州、蘇州、泰州、宿遷各選擇一個小商品市場進行試點。各直屬局可因地制宜,自行確定轄區內的試點市場。對試點中發現的問題和情況要及時反饋省局。
  各地市場標準化監管實施方案于4月28日前報省局市場處。

江蘇省商品交易市場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

    一、主客體準入規范
 ?。ㄒ唬┦袌鲩_辦者準入規范
 ?。?)開辦市場按《公司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企業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具備合法有效的經營資格。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分支機構)開辦市場的,應符合相應的產業政策及有關規定。
 ?。?)開辦市場必須具有與市場規模相適應的場地、建筑設施及辦公、經營配套的服務設施。結合各地經濟發展和市場建設的實際,依據《星級文明市場標準》(文件另發)相應星級市場的硬件建設標準執行。已建的市場在實施硬件升級改造時,應根據市場規模和實際需求,參照《星級文明市場標準》中的相應標準實施改造。
  (3)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配備與市場規模相適應的消防、檢疫檢測、衛生、環保、計量、服務、信息、安全、消費者投訴等設施。
  (4)市場開辦者應當配置與市場規模相適應的管理、安全保衛、衛生保潔、檢疫檢測等人員,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對市場內物業、衛生、治安、消防、商品質量、經營秩序等事務負管理責任,并協助工商、公安、衛生、稅務、質監等部門做好相關行政管理工作。
 ?。?)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入場經營者管理檔案,組織經營者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督促經營者在核定的攤位或場地內守法經營、文明經商,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ǘ┦袌鼋洜I者準入規范
 ?。?)經營者必須持有營業執照,按照核定的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范圍經營。經營者銷售國家實行專賣、專營和實行許可證管理的商品,應當持有相關許可證,做到亮照(證)經營。
  (2)經營者應當與市場開辦者簽訂相應的合同,使用統一的合同文本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以及糾紛解決方式。
 ?。?)經營者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市場管理制度,維護市場設施和公共秩序,按照指定的場地經營,服從管理,并積極參加有關部門和市場開辦者依法組織的法律法規和業務學習。
 ?。?)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嚴禁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強買強賣、騙買騙賣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及其他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ㄈ┥鲜猩唐窚嗜胍幏?BR> ?。?)上市商品必須是國家法律法規允許上市交易的商品,符合國家有關質量、計量、價格、環保、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
  (2)上市銷售的商品應當具有廠名、廠址、合格證等標識以及有關質量標準的證明文件,不得有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食品類商品必須標注生產日期、有效期和保質期。
 ?。?)上市商品應有正規的進貨渠道,嚴禁贓物、賑災物資、來歷不明及其不符合入場經營的物品進入市場,嚴禁“三無”(無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無中文標識的產品名稱、無生產廠廠名和廠址)產品和無執行標準的商品進入市場銷售,嚴禁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及國家法律法規禁止上市的其他物品。
  (4)上市商品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進行檢驗、檢疫或檢測,嚴禁未經檢驗、檢疫、檢測或檢驗、檢疫、檢測不合格以及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上市銷售。
  (5)上市商品應當劃行歸市,陳列有序,明碼標價。
  二、市場開辦者與經營者行為規范
  市場開辦者、經營者的行為規范是指通過建立一系列制度,引導與約束市場開辦者、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實現商品交易市場的有序運行。
  1.索證索票制度
 ?。?)索證索票制度是指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在商品購銷的過程中,依法向商品經銷單位索要商品合格證明并如實記載進貨來源情況,以確保進貨渠道明確的制度。
  (2)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應當嚴格執行進貨索證索票和查驗制度。市場開辦者應向進場經營者、進場經營者向商品經銷商索要有關生產者或商品的資質、資格證書、合格證、質量檢驗檢測報告、售后服務卡、榮譽證書等有關商品質量的證明文件和購銷貨發票等證明材料,了解商品進銷貨渠道,做到證質相符,不得銷售質量不合格、標識不符合要求的商品。
  (3)實行索證索票的商品以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商品為主,包括食品、工業品、電子產品、建材、裝飾材料、通訊產品,以及工商部門和市場開辦者認為需要索證索票的商品。
  (4)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有權向商品經營者索要正式發票或其他購物憑證。商品經營者在出售商品時,應當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物憑證或信譽卡,不得拒絕消費者合理正當的要求。
  (5)市場開辦者應當定期檢查經營者的商品進銷貨憑證執行情況,并積極配合工商等部門進行監督檢查。
  2.臺帳登記制度
 ?。?)臺帳登記制度是指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如實記載商品購進、銷售、檢測和場內經營者等基本情況,建立臺帳并妥善保存以備查的一項制度。
 ?。?)市場開辦者要建立市場經營者基本情況、重要商品進銷貨情況、上市商品檢測、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消費者投訴等基本臺帳。商品批發市場和大型專業市場開辦者應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適時建立電子臺帳。
  (3)經營者應建立商品購進和商品銷售臺帳。商品購進臺帳要如實記錄商品購進時間、商品來源、名稱、規格、性能和相關索證種類等內容。對食品類商品須注明檢驗檢疫機構、保質期等。商品銷售臺帳要如實記錄大宗商品的名稱、規格及銷售去向、銷售時間等內容。
 ?。?)市場內的臺帳要實行專人保管,妥善保存,并進行分類編號。
  (5)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要及時充實臺帳內容,主動配合、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臺帳的監督檢查。
  3.市場公示制度
  (1)市場公示制度是指市場開辦者對市場經營者的基本情況、經營行為、主要商品價格、上市商品質量的檢測結果等事項,通過市場網站、電子顯示屏、新聞媒體、公告欄、黑板報等形式,向消費者發布信息以便社會公眾知曉的管理措施。
 ?。?)市場公示的內容包括經營者的基本情況,市場內銷售量較大、消費者比較關注的主要商品的價格,市場開辦者當日檢測的上市商品的質量情況,市場消毒情況,以及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市場開辦者管理的需要而應當進行公示的事項。
 ?。?)所公示的經營者的基本情況應當包括經營者姓名(字號)、攤位號、執照領取情況等內容,但不得公示法律法規禁止公示的內容,不得侵犯市場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4)市場公示的信息應當進行核實,做到真實合法有效,并及時進行更新。一般實行每日更新制度,最長時間不得超過一周。
 ?。?)市場公示制度應當從文明市場試點推行,并逐步在全省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全面推行。
  4.先行賠償制度
 ?。?)先行賠償制度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因商品質量或服務本身的問題導致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并要求賠償,在與經營者協商不成產生爭議時,經工商部門設立的消費者投訴站(點)受理確認屬實后,由經營者所在的市場(或超市、商場等)開辦者先行向消費者退款或賠付后,再向經營者追償的一種制度。
 ?。?)農副產品市場和工業品市場應當逐步實行先行賠償制度,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適時在其它各類市場全面推行。
  (3)實行先行賠償的市場應建立先行賠償預備金制度。經營戶在進入市場經營時,應當與市場開辦者簽訂先行賠償協議,根據經營規模和商品品種繳納相應的先行賠償預備金。先行賠償預備金的具體金額由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共同協商確定,并報當地工商部門備案。
 ?。?)消費者在市場內所購買的商品,如發現質量問題可直接向市場內的消費者投訴站(點)投訴,消費者投訴站(點)分清責任后,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解決。如經營者(或生產者)以各種方式推諉或推卸責任拒不履行,且商品具有明顯的質量問題或產品缺陷的,由市場開辦者根據工商部門或消費者協會出具的證明材料,先行向消費者賠付。
 ?。?)一般的消費者投訴,由市場開辦者在7日內處理完畢,疑難投訴在30天內處理完畢(需經法定檢測機構進行商品質量檢測的情況除外)。
 ?。?)實行先行賠償制度的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專門的銀行帳戶,設立消費者投訴站(點),落實專人處理先行賠償的有關事項,并以月份或季度為單位在市場內公開先行賠償金的使用情況,供經營者和消費者監督。
 ?。?)市場開辦者實施先行賠償后,場內經營者應及時補足預定的先行賠償預備金。市場開辦者在經營者經營期滿后,剩余的先行賠償預備金應在經營者退場時全額返還或者在雙方約定的期限內全額返還。
  5.市場檢測制度
  (1)市場檢測制度是指市場開辦者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規定,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對上市經營的蔬菜、肉類、糧食、水發產品及其他農副產品的質量情況進行初步檢測,以加強上市商品質量監管的一項工作制度。市場檢測制度以農副產品市場為主,根據監管工作和市場發展的需要,逐步向工業品、生產資料市場等其他商品市場延伸。
 ?。?)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要建立具備一定規模的檢測室,配有較為完備的定性或定量的檢測設施;大中型農貿市場要建立小型檢測室,配備速測儀器;其它農副產品市場和有一定規模的超市要建立以速測為主、固定檢測與流動檢測互為補充的檢測體系。所有農副產品市場的檢測設施配備率和檢測實施率達到100%。市場不能檢測的項目,應委托法定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建立檢測室的大型農副產品市場和超市必須配備專職的質量檢測人員;其他農副產品市場和超市要配備專職或兼職的檢測人員。檢測人員要經法定部門培訓并獲得檢測資格證,做到持證上崗。
  (4)市場開辦者要根據消費者投訴反映的熱點和季節變化,及時制定檢測工作計劃,規范和調整檢測的品種、數量、批次。5月至10月份,市場每天的檢測量不得少于5個品種、10個批次;11月至次年4月份,市場可根據情況適當減少檢測的品種和批次,但每周檢測量不得少于15個品種、30個批次。市場檢測人員要及時記錄檢測結果,完善檢測工作臺帳。
 ?。?)市場開辦者對每天的農副產品質量檢測情況應通過板報、顯示屏等形式進行公示,并做到及時更新,正確引導消費。經市場初步檢測合格的蔬菜、糧食等農副產品,由市場檢測人員出具合格證明,進入市場銷售。對于經市場開辦者初步檢測不合格的蔬菜、糧食等農副產品,不得進入市場銷售。同時,市場開辦者要將檢測結果及時報告當地工商部門,由工商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市場設立的檢測室和速測系統要積極接受消費者對所購農副產品等質量的復檢要求,提供即時、免費的檢測服務,并提供準確的檢測數據和參考數值。
  6.合同文本制度
 ?。?)合同文本制度是為保障商品質量、提高監管工作效率、規范市場交易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其有關規定,通過規范和推行一系列合同文本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的法律意識,明確市場開辦者、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和地位,規范各方權利、義務和經營管理行為,實現監管關口前移的一種制度。
 ?。?)合同文本制度主要適用于食品安全監管、農資商品經營監管、商品交易市場入場經營管理以及其他可以通過合同文本實施監管的領域。
  現行的合同文本主要包括《江蘇省   市場食品放心工程責任合同》、《江蘇省無公害蔬菜買賣合同》、《江蘇省超市(商場)食品采購合同》(蘇工商合〔2004〕438號)、《江蘇省農作物種子買賣合同》、《江蘇省農藥買賣合同》(蘇農法〔2005〕13號)和《江蘇省肥料買賣合同》(蘇工商合〔2005〕297號)等文本,以及各地制訂的商品交易市場入場經營合同(或入場協議)等。
 ?。?)從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一般情況下由省局統一制定和規范合同文本內容,以直屬局為單位統一推行。對一些創新性、探索性的工作,可由直屬局自行規范合同文本,經試點成功后,由省局統一規范并推廣到各地執行。
 ?。?)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應妥善保管合同文本,遇有買賣糾紛時,按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和調解方式進行調解或訴訟。
  三、市場監管行為規范
  監管行為規范指通過一系列實用可行的制度,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隊伍依法行政能力。
  1.信用記錄制度
 ?。?)信用記錄制度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市場開辦者對市場經營者在從事經營活動期間,遵守或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予以記錄的制度。
  信用記錄內容包括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記錄,應依據信用行為的優劣程度,分別予以記錄。
 ?。?)經營者的下列行為,可以被視為良好信用記錄: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市場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按照規定及時領取營業執照和相關許可;上市商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經營行為合法規范;按時足額繳納稅費;文明經商,服務質量較好,無消費者投訴;其他可以視為良好信用記錄的行為。
  (3)經營者的下列行為,被視為不良信用記錄: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等不合格商品的;無證照經營、超范圍經營或擅自改變經營方式、經營地點的;從事強買強賣、以次充好、投機倒把、欺行霸市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服務態度惡劣、年度消費者投訴累計達5次以上的;不按時足額繳納稅費、不服從行政執法部門和市場開辦者正當合法的管理行為的;以及其他可以視為不良信用記錄的行為。
  (4)信用記錄由市場開辦者對經營者每月考評記錄一次,連續2至3次被考評為良好信用或不良信用的,市場開辦者可予以公示。行政管理機關結合市場巡查情況、市場開辦者考評情況等,每半年考評記錄一次。
  信用記錄以一個年度為一個記錄周期。一個記錄周期滿后,記錄應長期保存,以備后查。
 ?。?)經營者應積極協助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市場開辦者做好市場經營者的信用記錄工作。在實施市場經營者信用記錄制度時,應遵循公正、公平、客觀、規范的原則,對屬于市場經營者商業秘密的信息負有保密義務,不得隨意公示或泄露。
  2.市場巡查制度
 ?。?)市場巡查制度是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對轄區內的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展銷中心、商業門店、商業集中交易區等經營場所,通過巡回檢查和對上市商品進行抽檢的方式,對經營者及其經營活動、交易行為和上市商品質量依法進行動態有效監管的日常管理制度。
 ?。?)市場巡查制度由縣級以下(含縣級)工商部門組織實施。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主要由基層工商分局(所)具體實施。其中,縣級工商部門實施不定期巡查,每周巡查不得少于兩次;工商分局(所)實施定期巡查,每日巡查不得少于一個市場??h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巡查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督查。
 ?。?)市場巡查的范圍以各類商品交易市場為主,同時兼顧展銷中心、商業集中交易區等轄區內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管。
 ?。?)市場巡查的內容主要是查驗市場主體的經營資格,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檢查商品的來源、流通渠道和質量情況,查禁假冒偽劣商品;調節處理交易糾紛,受理消費者投訴,即時查處商品交易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
  (5)市場巡查應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市場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可以采取區域巡查或專業分類巡查的形式;也可以在一些大型市場和批發市場采取巡查與駐場管理相結合的形式。根據監管工作的需要,可以通過日常巡查與專項執法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集中、高效的專項巡查行動。
 ?。?)市場巡查應當兩人以上,糾正違章或查處違法行為時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做到依法管理、文明管理。
  (7)縣級以下(含縣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市場巡查臺帳登記制度,如實記錄市場管理、交易、群眾投訴、違法違規行為處理、市場收費等巡查情況,并將市場巡查情況列入年度考核內容。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根據需要配備放心肉菜糧檢測車輛,或改裝市場巡查車輛,配置簡便快捷的農副產品質量檢測儀器,對市場內銷售或市場開辦者已檢測的農副產品質量進行抽查檢測,及時通報結果,正確引導消費。
  3.市場預警制度
 ?。?)市場預警制度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經營管理活動中,尚不構成行政處罰的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的違章、違規及其他不良傾向行為進行警示并限期整改的一種管理措施。
 ?。?)市場開辦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其預先警示:
  未按法律法規要求,及時辦理營業執照、消防審批、年檢、變更等手續,且未引起嚴重后果的;
  市場經營、服務、消防、治安、衛生等機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相關設施不完善,市場環境存在臟、亂、差現象的;
  市場開辦者不嚴格履行協助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入場經營者資格審查職責,導致市場內經營戶出現無照經營現象的;
  市場商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上市商品存在假冒偽劣、短斤少兩、衛生情況不符合有關規定要求等現象,市場交易、競爭秩序不規范的;
  未對市場內違法違章行為及時予以制止和批評教育,未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對交易糾紛進行調解處理的;
  有其他輕微違規違章行為的。
 ?。?)場內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其預先警示:
  證照不符或不全,超范圍經營,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出售商品沒有明碼標價的;
  有輕微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行為的;
  有輕微不公平競爭行為的;
  在法律、法規和政策明顯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領域中,發生輕微違章違規行為的;
  有其他輕微違章違規行為的。
  (4)警示方式分口頭警示、書面警示、公告警示。
  能當場整改的予以口頭警示;
  不能當場整改的予以書面警示,向當事人發出《市場預警整改通知書》,指明其違規違章行為的性質、警示依據,明確整改的期限和標準要求,同時將警示情況記入《市場預警整改情況登記表》。其中,警示內容超出工商行政管理職責范圍的,同時向有關部門發出《行政建議書》;
  對預警后,整改不到位的,實施公告警示;
  對在規定期限內整改完畢、檢查合格的,解除市場預警;
  對公告警示后未能及時整改,繼續從事違規違章行為的,或整改效果不明顯的,依法予以處理,將處理結果記入“經濟戶口”管理檔案。
  4.應急工作制度
 ?。?)應急工作制度是指在商品交易市場內發生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具有潛在嚴重危害或可能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突發性事件或重大案件時,工商部門和市場開辦者應急處理時應遵循的制度。
 ?。?)應急工作制度適用范圍包括市場內發生重大或集體的食物中毒、消防安全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非典疫情、毒鼠強、口蹄疫、豬鏈球菌病等事件,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重大或突發性事件。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平時應成立市場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由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作為辦公室成員,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本轄區市場內重大突發事件的組織指導和應急處置工作。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應根據人員變動情況,適時進行更新。
  市場開辦者也要成立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市場內發生重大或突發性事件時,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負責本市場內重大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和應急處置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和后勤保障工作。
 ?。?)工商部門要結合當地政府和省工商局關于重大突發性事件的處置要求和市場管理情況,制定本地市場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預案,明確應急預案等級、處置方式和具體要求,建立健全相關應急工作制度。
  (5)市場內一旦發生重大或突發性事件時,按照預案要求,所在地工商部門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將有關情況報告當地黨委、政府、上級工商部門和省工商局。同時,要保證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迅速集結,執法車輛、通訊設備、檢測設備、防控設施等應急物資和設備要處于備用狀態,做到隨時應急使用。
  市場開辦者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同時向當地政府和工商等相關部門報告。
 ?。?)市場內應急事件處理結束后,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對重大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分析、評價,不斷提高市場應急管理水平。同時,要形成書面材料,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省工商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閱讀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