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上下緊緊圍繞富民強省、“兩個率先”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各方面工作,著力調整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呈現又快又好發展的良好格局,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社會事業邁出新步伐,和諧社會建設收到新成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序進度加快,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預期調控目標。
一、綜合
全省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宏觀調控成果得到鞏固。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82721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58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034267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654087億元,增長148%。人均生產總值24515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3038美元。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大幅增長,傳統產業在改造中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明顯加速。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76∶566∶35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428%,比上年提高053個百分點。所有制結構繼續調整,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達595%,其中私營個體經濟比重為342%,分別比上年提高48個和19個百分點。支持企業集團做大做強,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45家,新增12家。城市化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達505%,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加強對區域發展的分類指導,合理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推進沿江基礎產業帶、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全面部署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制訂和啟動實施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區域共同發展實現新突破。省財政向蘇北轉移支付及專項補助1316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各地向蘇北轉移500萬元以上項目超過2000個。蘇北、蘇中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場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漲幅比上年回落20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9%,居住類價格上漲44%;城市上漲20%,農村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6%,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69%。
表1 .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指 標 |
全 省 |
城 市 |
農 村 |
居民消費價格 |
2.1 |
2.0 |
2.4 |
食品 |
3.9 |
3.6 |
4.5 |
#糧食 |
持平 |
-0.2 |
0.7 |
煙酒及用品 |
0.6 |
0.3 |
1.1 |
衣著 |
-1.4 |
-1.7 |
-0.6 |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
0.2 |
0.2 |
0.2 |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
0.2 |
0.5 |
-0.1 |
交通和通信 |
-1.6 |
-1.9 |
-1.0 |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
2.2 |
1.5 |
3.2 |
居住 |
4.4 |
5.3 |
2.7 |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穩定發展。認真落實“一免三補”等支農惠農政策,全省實現免征農業稅,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以及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8346萬噸,比上年增加55萬噸。其中夏糧畝產282公斤、總產量8444萬噸,均為近年來較高水平;秋糧受自然災害影響,總產19902萬噸,下降16%。棉花、油料減產。種植業結構發生變化,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回升,為4909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349千公頃;棉花、油料種植面積3683千公頃、8469千公頃,分別減少413千公頃和738千公頃。蔬菜面積11944公頃,下降19%。優質、高效、安全和生態農業發展較快。
林牧漁業生產穩定。全年造林面積1020千公頃。多數畜產品產量保持增長,肉類總產量3520萬噸,增長15%,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42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雖然上年四季度禽流感疫情對全省養禽業造成一定影響,但由于前三個季度增長較多,全年家禽仍呈現增長態勢,禽肉產量1046萬噸,增長59%,禽蛋總產量1820萬噸,增長38%;牛奶總產量566萬噸,增長56%。全年水產品產量3887萬噸,增長62%;其中淡水產品2752萬噸,海水產品1135萬噸,分別增長64%和56%。
表2 . 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產 品 名 稱 |
產量(萬噸)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2834.59 |
0.2 |
棉花 |
32.27 |
-35.8 |
油料 |
215.99 |
-9.4 |
油菜籽 |
158.67 |
-5.2 |
花生 |
55.46 |
-19.8 |
蠶繭 |
11.20 |
-4.2 |
茶葉 |
1.12 |
7.2 |
水果(含瓜果類) |
606.35 |
-2.2 |
肉類 |
352.0 |
1.5 |
水產品 |
388.7 |
6.2 |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比重繼續保持在90%以上。農業投入進一步增加,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8177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14245千公頃,新增497千公頃;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31353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27%。惠及千家萬戶的農村五件實事取得顯著成效,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三年建成農村公路41萬公里,改造草危房152萬戶,新增改水受益人口960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達855%。
三、工業和建筑業
適應宏觀環境的新變化,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932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05467億元,增長225%。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32231億元,增長137%;其中國有工業增加值63660億元,增長170%。集體工業增加值36782億元,增長210%。私營工業增加值196593億元,增長256%。股份制工業增加值334828億元,增長219%。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增加值317271億元,增長253%。大中型工業增加值501124億元,增長196%。輕、重工業增加值263206億元、542261億元,分別增長208%和236%。全年用電量219345億千瓦時,增長205%;其中工業用電177128億千瓦時,增長220%。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深入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雙倍增”計劃,積極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支柱行業的支撐帶動作用,制造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527817億元,為江蘇39個大類行業的第一大行業,比上年增長281%;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值313733億元,增長340%;紡織業產值302782億元,增長25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305118億元,增長323%;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192142億元,增長236%;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產值209288億元,增長322%。產品結構繼續優化,工業新產品產值208717億元,比上年增長99%。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多數保持增長,在列統的75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保持增長的有61種,下降的有14種。
表3 .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產 品 名 稱 |
單 位 |
產 量 |
比上年增長(%) |
紗 |
萬噸 |
305.04 |
19.8 |
布 |
億米 |
53.97 |
18.1 |
化纖 |
萬噸 |
458.49 |
17.7 |
卷煙 |
億支 |
816.36 |
-2.9 |
彩色電視機 |
萬部 |
403.81 |
-11.5 |
家用電冰箱 |
萬臺 |
318.46 |
11.7 |
房間空調器 |
萬臺 |
544.98 |
6.1 |
原煤 |
萬噸 |
2817.56 |
1.8 |
原油 |
萬噸 |
164.70 |
1.7 |
發電量 |
億度 |
1789.53 |
24.6 |
鋼 |
萬噸 |
3284.86 |
31.6 |
鋼材 |
萬噸 |
4328.32 |
21.9 |
十種有色金屬 |
萬噸 |
28.70 |
34.8 |
水泥 |
萬噸 |
9579.15 |
12.8 |
硫酸 |
萬噸 |
355.70 |
6.3 |
純堿 |
萬噸 |
221.42 |
15.2 |
乙烯 |
萬噸 |
111.71 |
37.5 |
化肥(折100%) |
萬噸 |
284.63 |
7.4 |
汽車 |
萬輛 |
30.57 |
26.7 |
#轎車 |
萬輛 |
14.94 |
66.2 |
發電設備 |
萬千瓦 |
427.13 |
29.4 |
集成電路 |
萬塊 |
820228.77 |
31.3 |
程控交換機 |
萬線 |
95.85 |
-29.0 |
微型電子計算機 |
萬部 |
2996.13 |
87.6 |
移動通訊設備 |
信道 |
190907.00 |
106.6 |
光通信設備 |
萬部 |
1.60 |
-19.7 |
表4 . 進出口貿易主要分類情況
指 標 |
絕對數(億美元) |
比上年增長(%) |
出口總額 |
1229.82 |
40.5 |
#一般貿易 |
406.33 |
33.3 |
加工貿易 |
820.51 |
44.0 |
#工業制成品 |
1214.05 |
40.9 |
初級產品 |
15.77 |
13.8 |
#機電產品 |
840.23 |
44.8 |
#高新技術產品 |
524.72 |
46.1 |
#外商投資企業 |
942.28 |
44.5 |
國有企業 |
143.72 |
11.9 |
進口總額 |
1049.59 |
26.1 |
#一般貿易 |
256.72 |
10.1 |
加工貿易 |
648.74 |
36.1 |
#工業制成品 |
952.51 |
26.1 |
初級產品 |
97.08 |
25.6 |
#機電產品 |
724.75 |
27.1 |
#高新技術產品 |
403.43 |
41.8 |
#外商投資企業 |
905.16 |
28.7 |
表5 . 各種運輸方式完成運輸量
運輸方式 |
貨物周轉量 |
貨運量 |
旅客周轉量 |
客運量 | ||||
絕對數 (億噸公里) |
比上年 增長 (%) |
絕對數 (萬噸) |
比上年 增長 (%) |
絕對數 (億人公里) |
比上年 增長 (%) |
絕對數 (萬人次) |
比上年 增長 (%) | |
總 計 |
3063.72 |
27.8 |
113423.73 |
13.3 |
1266.16 |
14.2 |
148025.14 |
15.2 |
鐵 路 |
480.49 |
10.6 |
5090.45 |
9.2 |
245.34 |
8.2 |
6658.10 |
11.0 |
公 路 |
459.45 |
18.8 |
76775.00 |
11.2 |
992.25 |
16.0 |
141108.00 |
15.5 |
水 運 |
2051.47 |
34.7 |
29318.00 |
18.2 |
0.11 |
-59.2 |
37.00 |
-59.3 |
民 航 |
0.58 |
17.2 |
4.28 |
16.0 |
28.45 |
6.3 |
222.04 |
5.9 |
管 道 |
71.73 |
35.7 |
2236.00 |
43.9 |
— |
— |
— |
— |
郵電通信業持續較快增長。全年郵電業務總量72907億元,比上年增長33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295億元,電信業務總量67612億元,分別增長134%和358%。郵電業務收入453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4449億元,電信業務收入40900億元,增長112%和133%。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41871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05935萬戶,新增47749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08954萬戶,鄉村電話用戶96981萬戶。住宅電話用戶231872萬戶,新增31772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55043萬戶,新增33189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達75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5部。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255萬公里,新增018萬公里。年末互聯網用戶44954萬戶。
國內國際旅游業快速發展。全年國內旅游人數17234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國內旅游收入162562億元,增長260%。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數378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外國人2621萬人次,增長224%,港澳臺同胞1162萬人次,增長258%。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26億美元,增長281%。旅行社組織公民自費出境旅游257萬人次,增長29%。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年財政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32268億元,增收34218億元,增長264%;其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等主體稅種增長較快。按我省財政統計口徑,財政總收入實際入庫數312480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38%。稅務部門征收的稅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分別完成79322億元和433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和337%。另外,全省海關關稅收入完成9770億元,增長73%。
表6 . 全年財政收入分項情況
指 標 |
絕對數(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一般預算收入 |
1322.68 |
26.4 |
#增值稅(25%) |
265.57 |
16.0 |
營業稅 |
342.82 |
21.4 |
企業所得稅(40%) |
177.70 |
28.2 |
個人所得稅(40%) |
66.20 |
25.3 |
契稅 |
80.89 |
33.8 |
上劃中央四稅 |
1256.57 |
18.6 |
#國內消費稅 |
98.80 |
8.4 |
增值稅(75%) |
796.71 |
16.0 |
基金預算收入 |
545.55 |
30.4 |
財政總收入 |
3124.80 |
23.8 |
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調整。一般預算支出165283億元,增支34079億元,可比增長188%;基金預算支出53867億元,增支11080億元,增長259%。全年農林水氣象支出9511億元,增長257%;社會保障補助支出6215億元,增長370%;醫療衛生支出7415億元,教育支出25588億元,科學支出789億元,分別增長189%、194%和222%;基本建設撥款15037億元,企業挖潛改造資金6146億元,行政管理費17907億元,分別增長486%、159%和212%。
金融總體上運行平穩。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和流通中現金(M0)余額分別為2464067億元、905714億元和303512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00%、121%和14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539659億元,比年初增加214161億元,同比少增1483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8628億元,同比多增2446億元。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00144億元,比年初增加361911億元,同比多增7733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增加17179億元,同比多增49298億元;企業存款增加7773億元,同比少增24999億元。
表7 .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 標 |
絕對數 (億元) |
比年初增加 (億元) |
比上年末增長 (%) |
年末各項存款余額 |
22001.44 |
3619.11 |
19.9 |
#企業存款 |
7531.73 |
777.30 |
11.5 |
居民儲蓄存款 |
10581.27 |
1717.9 |
19.4 |
年末各項貸款余額 |
15396.59 |
2141.61 |
15.9 |
#短期貸款 |
7809.97 |
686.28 |
9.4 |
#工業貸款 |
2265.98 |
295.97 |
14.0 |
商業貸款 |
993.42 |
81.75 |
8.5 |
農業貸款 |
672.58 |
98.69 |
17.2 |
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 |
160.19 |
5.12 |
3.3 |
中長期貸款 |
5689.27 |
767.3 |
16.2 |
#消費貸款 |
1620.47 |
279.33 |
20.8 |
#個人住房貸款 |
1367.13 |
302.32 |
28.4 |
表8 . 各類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況
單位:萬人
指 標 |
招生數 |
在校生數 |
畢業生數 |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加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加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加 | |
研究生教育 |
2.87 |
0.19 |
7.79 |
1.00 |
1.49 |
0.32 |
普通高等教育 |
36.15 |
4.75 |
115.98 |
16.5 |
22.97 |
3.23 |
中等職業教育 |
41.18 |
4.42 |
106.08 |
15.16 |
19.72 |
3.72 |
普通高中教育 |
52.25 |
2.78 |
145.34 |
7.99 |
42.65 |
7.33 |
普通初中教育 |
105.3 |
-13.67 |
346.23 |
-21.55 |
120.33 |
7.09 |
小 學 教 育 |
61.93 |
-6.28 |
485.53 |
-42.68 |
105.52 |
-1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