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在2009江蘇發展國際咨詢會議上的演講
發布日期:2009-10-19 15:32 字體:[ ]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

                 ——在2009江蘇發展國際咨詢會議上的演講

                     江蘇省省長 羅志軍

                     (2009年9月9日)

尊敬的各位顧問、顧問代表,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上午好!

  今天,2009江蘇發展國際咨詢會議在古都南京隆重舉行。我謹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應邀在今后四年與我們共同合作的各位顧問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江蘇發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江蘇發展國際咨詢會議自2005年9月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兩次,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有力地推動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本次會議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江蘇面臨的挑戰與展望”為主題,深入研討有關重大問題,匯集各方面真知灼見,對于我們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江蘇經濟轉型升級,贏得新一輪發展主動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阻斷了全球經濟穩步發展的步伐,世界各國都在經歷著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和巨大困難。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政府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了一攬子計劃。現在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形勢要比預料的好。從江蘇的情況來看,經濟企穩向好態勢不斷加強,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高于全國4.1個百分點。前8個月,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5%。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定、不夠鞏固、不夠平衡,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還不強。從更深層次分析,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根本的在于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比如,制造業中傳統工業、低端產業比重仍然較大,服務業比重仍然不高,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還比較缺乏,經濟增長對資源、能源的依賴性較強,可持續發展水平還不高。在外部環境寬松的時候,這些矛盾往往顯露不足;而當外部環境趨緊的時候,問題就會集中暴露出來。這些問題不解決,不但無法有效克服眼前的困難,鞏固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而且很難從根本上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實現更長時期又好又快發展。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大勢,目前正處于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前夜,如果說前兩輪產業革命的發生,是由于科技進步而“水到渠成”,那么這一輪產業革命由于能源和環境兩個硬約束更具有“強迫性”。可以預計,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必將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危機之后靠什么贏得競爭?世界各國紛紛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倒逼機制,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升經濟競爭力。江蘇經濟總體上處于工業化中后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是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根本出路,加快向創新型經濟轉型是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只有抓住用好全球產業調整重組的難得機遇,率先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才能在未來世界產業分工中取得更加有利的位置,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繼續走在科學發展的前列。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更要著眼長遠,加快建設產業高地、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使經濟增長更具競爭力和可持續力。

  一、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全球產業大調整大重組,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正是推動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的過程。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大力度,努力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搶占制高點,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上實現更大突破。一是培育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新傳感網等六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一批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二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相協調。相對于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江蘇現代服務業的巨大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我們將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大型物流、現代金融、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南京、無錫、蘇州等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建設,推動軟件、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加速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有機融合、互動并進。三是特色產業集聚和優勢企業壯大相促進。以重點企業為依托,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培育壯大一批重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和重要產業基地,推進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進一步提高集聚集約發展水平,努力形成一批技術含量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競爭能力較強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大力推進技術創新,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國際經驗表明,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帶來新的重大科技創新,誰能把握先機,更早取得技術上的突破,誰就能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我們將把技術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轉變。一是牢固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以更大的力度促進創新資源、創新要素和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運用的主體。二是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從體制層面、政策層面、利益層面采取更加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和產學研基地,進一步提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水平,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是加快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誰擁有創新型人才,誰就能占領制高點。人才高地建設是增強江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引進海外高端人才的有利時機。我們將在加緊培養人才的同時,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高素質人才支撐高水平發展。

  三、加快實施沿海開發戰略,積極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我們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們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益開發的要求,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引導相結合、資源開發和對外開放相結合、投資拉動和人才支撐相結合、內生動力和借助外力相結合,舉全省之力推進新一輪沿海開發,把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重點是加快沿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建設沿海特色產業基地;科學開發利用沿海灘涂資源,建設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和環境保護,打造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我們鼓勵更多的海外資本投向沿海、更多的跨國公司落戶沿海,努力形成國際資本競相涌入、優質資源加快匯聚、優勢產業蓬勃興起的生動局面,推動沿海地區實現更好更大發展。

  四、推動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努力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

  開放型經濟是推動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全省利用外資已連續6年保持全國第一,進出口總額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今年以來盡管增幅下降較多,但市場份額仍然有所提升。面對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嚴峻挑戰,我們將著力強化外資、外貿、外包、外經和外智“五外”聯動,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鞏固和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在穩定利用外資規模的同時,著力優化結構、提升水平,更加注重引導外資投向新興產業和產業的高端環節。進一步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擴大服務貿易比重,促進加工貿易升級。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兼并企業,收購營銷網絡和研發機構,建立生產基地,提高對外投資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推動開發區功能創新,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園、科技創新園、國際物流園、臨港工業園等載體,著力加強特殊功能區建設,更好地發揮產業發展的集聚輻射作用,發揮自主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

  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發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保增長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加重視把擴大投資、促進消費、調整結構等方面政策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各項保障制度建設,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提高最終消費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堅持保增長與保民生、保穩定有機結合,大力實施惠民工程,辦好民生實事,最大限度地減輕國際金融危機給群眾生活帶來的影響。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更加注重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安全網”作用,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扎實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老年人的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加強平安江蘇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六、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營造更具吸引力的發展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秉承“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理念,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有力地促進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將堅持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目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努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嚴明公正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對海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繼續把加強和改善對企業的服務,作為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采取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持環保優先、節約優先,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積極發展低碳經濟,讓每一位在江蘇工作生活的朋友,都能夠享受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的優美生態環境。

  各位顧問,女士們,先生們:

  展望未來,金融危機的“嚴冬”終將過去,復蘇繁榮的“春天”必將到來。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積極應對,在戰勝危機的同時,一定能夠使江蘇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明顯進展,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顯著提升,人民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讓我們通過本次會議的交流,凝聚共識,深化合作,共克時艱,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