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9-07-09 09:54 字體:[ ]
             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蘇政發〔2009〕87號  2009年5月31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現將《江蘇省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江蘇省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

  輕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承擔著繁榮市場、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引導我省輕工業優化結構、加快發展,根據國務院《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15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輕工業快速發展,企業規模和競爭力明顯提高,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全行業從業人員已達150多萬。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7991.6億元(含煙草271.5億元),居全國第4位、全省工業行業第3位;實現利稅總額858.3億元(含煙草226.6億元)。涌現了一批帶動力較強的優勢產品和特色行業,家用吸塵器、自行車、電光源等10類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三位,燃氣及太陽能用具、農林用五金工具、玻璃保溫容器等一批特色行業高速成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批大企業集團脫穎而出。但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日益加深的影響,輕工產品出口受阻,企業經營困難、效益下滑、虧損增加,面臨嚴峻挑戰。與此同時,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貼牌產品多,自主品牌少。由于品牌培育力度不夠、品牌經營方式落后,出口產品中貼牌現象相當普遍,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不高。二是生產能力強,研發能力弱。長期依賴勞動力、土地和原材料成本低廉形成的比較優勢,研發、設計和市場開發能力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強。三是資源消耗大,環境容量小。化學需氧量和工業廢水排放量分別約占全省工業排放總量的1/3、1/4,減排任務艱巨。食品、造紙、皮革、電鍍、家電、照明等節能減排重點行業的單位產值水耗和能耗、主要設備能源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標,與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應該看到,我省輕工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企業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逐步提高。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在輕工業領域的應用滲透,為輕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內需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我省輕工業發展面臨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必須抓住有利時機,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全力保持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持輕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為首要任務,鞏固國際市場,拓展國內市場,開辟新興市場,保持國內外市場份額相對穩定。大力實施品牌化、標準化、集聚化戰略,提升品牌經濟比重,提高質量檔次,推進產業集聚。加快企業技術進步,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淘汰落后產能,加強節能減排。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強化創新體系和品牌建設,進一步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產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前三位。

(二)主要目標。

  2009至2011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分別達到9100億元、10400億元、1200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高新技術產品和新產品銷售率達到3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10%;培育12個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爭創55個中國名牌產品、50個中國馳名商標。

三、重點任務

(一)突出發展重點,推進優勢產業優化升級。

  以先進技術和裝備改造提升食品、煙草、鹽業、造紙、家電、塑料、五金、自行車、工藝美術,以及輕機、電光源、電池、陶瓷等重點行業和傳統特色行業,加快發展產業鏈高端環節,著力解決產品同質化和檔次不高的問題。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

  食品行業。積極調整食品的營養結構和功能結構,不斷延伸產業鏈。加強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檢測、現代食品組份分離、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穩態化、高檔酒釀造勾兌、新型安全節能包裝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加快開發功能性食品,速凍、微波、保鮮、調味、中西式快餐等方便休閑食品,符合安全、營養、功能要求的定型包裝等系列食品,糧、油、肉、菜、奶系列農產品和深度加工食品,以及具有濃厚地方文化底蘊的特色傳統食品。

  煙草行業。以中式卷煙為發展方向,加快卷煙自主核心技術研究,促進設計系統化、加工精細化、控制智能化、生產集約化。推進卷煙調香、降焦減害、特色工藝及特種配套設備等核心技術研究。加強卷煙清潔生產、節能環保、工業廢物無害化技術研究,在開發使用可降解、可循環、無公害包裝材料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進一步提升“蘇煙”、“南京”、“一品梅”等核心品牌價值,增加高檔卷煙產銷量,擴大高端市場份額,在中國煙草“雙十”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鹽行業。調整制鹽工業組織結構和區域布局,運用礦鹵日曬制鹽、海鹽塑苫、礦鹽鹵水凈化精制等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綜合能耗,推動制鹽工業轉型升級。依托區域內豐富的巖鹽、海鹽資源,加快向鹽化工產業鏈延伸,推進鹽堿配套、鹽化聯合。加強鹽業行政管理和食鹽流通網絡體系建設,豐富產品結構,強化質量檢測,實現渠道增值,鞏固消除碘缺乏危害成效。

  造紙行業。大力開發三清濾紙、鞋墊紙板、紙杯原紙和票證原紙等各種高附加值紙張(紙板)和紙品,促進產業鏈向兩端延伸。整合廢紙資源,培育規模較大的廢紙回收經營企業,加快建設大型廢紙回收交易市場。開發利用稻麥草、蘆葦、楊木邊角料、桑樹枝條等造紙原料資源的新技術,實施農、林、漿、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生活用紙和包裝用紙生產基地。采用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降低造紙廢水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實施熱電聯產,提高能源利用率。

  家用電器行業。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研發優勢,瞄準高新技術和高端產品,加強節能降耗、靜音化和智能化技術開發,利用變頻技術、混合動力技術、新材料技術,實施節能高檔化改造,提高產品檔次,增加花色品種。支持研制市場成長性好的高技術、智能化家電產品,以及小批量、高性能、功能化、多樣化和個性化小家電產品。

  塑料制品行業。加強改性、合金化、再生利用技術推廣應用,推進先進塑料成型裝備國產化,進一步擴大工程塑料、多功能塑料、工業配套塑料件、可降解和環保型塑料、塑料復合包裝材料在電器、汽車、軍工、農業、醫學、環保和包裝等領域的應用。

  五金制品行業。采用工業設計、表面拋磨光、表面二次加工、少切削、壓鑄無切削和冷擠壓、高速沖壓、新材料應用等技術,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生產專利,促進產品升級換代。

  自行車行業。以重點企業為依托,構建行業共性技術開發平臺,加強鋁合金、鈦合金、鎂合金、碳素纖維等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和應用,不斷推出新型高檔、高附加值自行車品種,提升產品檔次,向輕量化、功能化方向發展。采用鋰離子電池替代電動自行車的鉛酸蓄電池,推進清潔能源的應用。

  工藝美術行業。發揮江蘇特色文化優勢,應用漆器多色彩網印刷、彩色感光、玻璃鋼立體成型、金屬腐蝕和絲網印刷等專有技術,以及繡、鑲、嵌、拼、貼等多種技藝和絲、棉、麻、木、泥、石等天然材料應用改性技術,開發符合市場需求、適應時代潮流的實用型工藝美術新產品。

  輕機行業加快推進關鍵裝備國產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電光源行業加快研制大功率LED等節能產品,陶瓷行業進一步擴大蜂窩陶瓷等高技術產品的生產規模。

(二)推進布局優化,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搭建產業發展平臺。以地區資源和產業特色為依托,創建集信息、研發、培訓、檢測、交易和物流中心于一體的區域性產業制造與配套體系,使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產業集群內實現中小企業資源共享,全面提高產業的制造水平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推進產業集聚發展。鹽行業發揮資源、區位、市場優勢,推進鎮江新區氯堿和精細化工、淮安鹽化工園區、鹽城濱海化工園區氯堿等項目建設,努力形成南、北、中地區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鹽化工產業布局。釀酒行業以洋河、雙溝、今世緣等企業為龍頭,整合蘇酒資源,支持企業上市,打造宿遷“酒都”。自行車行業通過推進協作配套,形成蘇州昆山、太倉自行車產業集群、無錫錫山電動自行車產業集群、泰州海陵自行車零配件產業集群。皮革行業發揮丹陽、江都、吳江等地企業相對集中的優勢,通過兼并重組,培育3—4個龍頭企業,延伸現有產業鏈,打造一批高端名牌產品。工藝美術行業加快推動蘇州刺繡、宜興陶瓷、南京金箔、東海水晶、東臺發繡、泰州樂器、常州梳篦、揚州玉器和漆器等產品的集聚發展,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

(三)提高產品質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機制。

  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快速處置以及產品追溯、召回和退市制度,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出廠檢驗等環節控制產品質量,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

  大力整頓食品加工企業,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加強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對乳品、飲料、罐頭、釀酒、發酵、焙烤、糧食加工、肉制品加工、食用植物油、食鹽、食品添加劑等行業的重點企業,完善內部質量控制網絡和食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增加先進的原料檢驗、生產過程動態監測和產品出廠檢驗裝備,特別是快速檢驗和在線檢驗設備。強化對產品和原料中農殘、藥殘、重金屬的監控和分析。全面清理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嚴格甜味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的監督管理。提高食品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四)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提升品牌經濟比重。

  在食品、鹽業、煙草、家電、造紙等重點行業,推進自主品牌建設,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建立和完善品牌評價體系,加強品牌保護和宣傳,通過會展、網絡、公共平臺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擴大我省輕工品牌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培育一批國家名牌和馳名、著名商標,品牌經濟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充分發揮企業在品牌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提升雨潤、洋河、隆力奇、維維、月星、“淮”牌食鹽等一批輕工名牌產品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鼓勵企業通過股權參與、品牌收購等方式,把自主品牌推向國內外市場。支持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推進我省輕工產品從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通過優質名牌產品的出口,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市場,開拓中東、俄羅斯、非洲、北歐等新興市場。以食品、家電、家具、五金、皮革、照明電器、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區域性品牌影響力的輕工專業市場,充分發揮專業市場的帶動輻射作用。

(五)推行節能減排,為產業發展拓展空間。

  認真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實施方案》,推行《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第一批)》中的輕工行業節能技術。積極推廣應用技術成熟、成本低的污水治理技術和節能技術。推行綠色制造,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和過程中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實施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并對副產物和廢棄物實施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原料利用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在鹽業、造紙、玻璃、家電、塑料、電池等行業加快技術改造,推廣成熟共性關鍵技術,鼓勵企業采用節水、節能的新設備和新工藝,提高廢紙、碎玻璃、廢舊家電、廢舊塑料、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率。在淀粉、味精、啤酒等行業,推廣含糖有機質廢棄物轉化為生物油脂工程化技術、高級氧化—生物強化—膜分離等集成處理技術,實現水和其他廢棄資源的再利用。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加快淘汰鹽業、造紙、酒精、味精和檸檬酸等產品的落后產能。

四、政策措施

(一)開拓農村市場。

  抓住國家擴大“家電下鄉”產品范圍的政策機遇,把我省優勢產品推向農村市場。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組建營銷戰略聯盟,在我國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農村鄉鎮建立聯合銷售網絡,擴大我省輕工產品銷售網點的覆蓋面。鼓勵和支持區域性的輕工產品流通市場建設。

(二)加快“走出去”步伐。

  鼓勵骨干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品牌收購、營銷網絡建設、研發中心設立等方式“走出去”,在美、歐、日等傳統市場和中東、俄羅斯、非洲等新興市場設立物流和分銷中心。支持優勢企業在中東、北歐、俄羅斯等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經貿合作區。

(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工業發展的各類省級專項資金要重點支持輕工優勢行業、重點企業、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企業信息化和品牌建設,引導企業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支持農副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設。支持食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和農副產品檢驗檢疫設施建設,確保我省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拓寬融資渠道。

  構建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拓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發展并創新信貸產品,擴大中小企業貸款覆蓋面,簡化中小企業信貸流程。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地方擔保體系,建立和完善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和鼓勵機制。

(五)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食品、鹽業、家電、家具、塑料加工、五金制品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的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縮短技術開發周期,降低運行成本,使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五、規劃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省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聯席會議制度,由省人民政府領導牽頭,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按照責任分工,加大產業組織協調力度,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確保調整和振興目標的實現。各地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體制。

(二)注重規劃引導。

  各地要針對產業發展特色和市場需求狀況,加強對輕工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做好重點發展領域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強各專項規劃與國家、省總體規劃的銜接,強化發展規劃的指導性、約束性和權威性,引導輕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嚴格目標考核。

  建立規劃實施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對規劃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各地、省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各自職責,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明確各項任務和措施的實施范圍、期限,確保取得實效。

(四)優化服務環境。

  按照建立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進一步規范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制度,簡化辦事程序。對納入本規劃綱要的重點技術、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在土地、資金等要素供給上予以支持。建立重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為我省輕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五)強化人才支撐。

  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把握當前有利時機,積極引進食品、煙草、鹽業、造紙、家電、塑料、五金、自行車、工藝美術等重點行業高層次人才。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提高產品研發、經營管理、生產操作等方面人才的整體素質。

(六)發揮協會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鼓勵行業協會搭建專業化信息交流平臺,加強信息統計、分析預測等基礎工作。建立行業性應對機制,及時采取措施應對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以行業協會為依托,積極舉辦公益性輕工名牌產品展示、展評和展銷會,為培育名牌產品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附件1:             關 鍵 技 術

1. 發酵工程關鍵技術

2. 生物反應廢液生物酶分解技術

3. 可降解包裝材料技術

4. 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檢測技術

5. 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穩態化技術

6.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術

7. 高分子材料合金化技術

8. 新型特殊結構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9. 材料的可循環回收技術

10. 新型高效節能電光源制造技術

11. 草木混合漿造紙技術

12. 特殊紙生產技術

13. 造紙廢液回收處理技術

14. 高檔酒釀造勾兌技術

15. 日用陶瓷高品質化技術

16. 有機廢水循環利用技術

17.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18. 農產品加工與食品生物制造技術

19. 中式卷煙調香技術

20. 卷煙降焦減害技術

21. 納米膜鹽鹵凈化技術

22. 機械熱壓縮制鹽技術

附件2:             重 點 項 目

1. 王子制紙、玖龍紙業(太倉)、金東紙業、新大紙業、中輕國際等采用先進污水處理技術的紙漿生產以及高附加值紙張(紙板)、生活用紙和包裝用紙生產線改造建設項目。

2. 雨潤、維維、恒順、蘇食、嘉吉糧油、淮安雙匯、省鹽業等企業圍繞提高食品安全生產能力,調整食品營養結構、功能結構,以及提升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的糧、油、肉、奶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食品項目。

3. 洋河酒廠、雙溝酒廠、今世緣酒業、常州天目湖啤酒、大富豪啤酒、南京卷煙、徐州卷煙、淮安卷煙等企業實施的名優煙酒提升品質改造項目。

4. 雙登、海四達、金湖理士科技、華富等企業動力用鋰離子電池、動力用環保型密封蓄電池項目。

5. 揚州歐普照明、伯樂達光電、日月照明電器、儀征史福特等企業大功率、高亮度LED數碼光源生產線提升改造以及全自動高效節能燈高速成套設備生產項目。

6. 大亞科技、月星等企業開發生產高檔次、環保型強化復合板和高檔家具等木材深加工項目。宿遷林漿紙一體化項目。

7. 運用改性、合金化、再生利用等技術,開發生產工程塑料、多功能塑料、工業配套塑料件和可降解環保型塑料、復合包裝材料等塑料及包裝產品提升改造項目。

8. 采用變頻、混和動力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實施新型、節能降耗、數字化、智能式家用電器升級換代改造項目。

9. 全省鹽業食鹽流通網絡建設及儲備庫建設項目;省鹽業采輸鹵及礦鹵日曬制鹽項目。

附件3: 工 作 分 工

序號

工作任務

牽頭單位

參與單位

1

組織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推進優勢產業優化升級

省經貿委

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保廳、國土資源廳

2

主要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攻關

省科技廳

省經貿委

3

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品牌經濟比重

省工商局、

質監局

省經貿委、鹽務管理局、煙草專賣局、中煙江蘇工業公司

4

推行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省經貿委

省環保廳

5

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支持產業向蘇北轉移

省經貿委

省發展改革委、外經貿廳、工商局

6

落實國家“家電下鄉”政策,推廣我省優勢產品

省經貿委

省財政廳

7

構建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拓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省金融辦、經貿委

省財政廳、人行南京分行、各有關商業銀行

8

支持農副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設,保證我省涉農產品質量安全

省農林廳

省經貿委、質監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