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強和完善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9-09-16 15:22 字體:[ ]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強

                 和完善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意見的通知

                   蘇政辦發〔2009〕92號  2009年7月6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發展改革委、監察廳、財政廳、審計廳制訂的《關于加強和完善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于加強和完善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

           (省發展改革委 省監察廳 省財政廳 省審計廳 二〇〇九年七月)

  為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決策部署,規范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提高中央投資及地方配套資金的使用效益,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發改電〔2009〕137號)。根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對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確立工作原則,健全管理制度

  根據中央關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戰略部署,把握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保增長、促發展工作重點,嚴格遵守科學民主、公開公正、廉潔高效三項原則,堅持“規劃先行、滾動儲備,審核規范、完善手續,職責明確、加快推進,監督有力、注重績效”的方法和流程,實行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切實做好使用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等擴大內需中央投資資金補助或貼息的項目,以及使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的項目管理工作。

  二、加強規劃引導,注重項目儲備

  (一)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根據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的重點領域和方向,結合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及有關行業規劃,編制完善相應專項規劃。專項規劃要體現當前以投資為擴內需重要手段、以項目為保增長主要抓手的工作特點,明確規劃期發展目標和投資規模,制訂分年度實施計劃,能夠將規劃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項目的應當同時編制規劃項目名單。堅持規劃許可制,凡是不符合專項規劃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申報安排中央投資。

  (二)申請列入擴大內需中央投資計劃的項目實行項目儲備制度。各地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根據相關專項規劃及國家、省年度投資計劃安排要求,協助項目業主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編制地方及行業年度申請中央投資計劃方案,并按要求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報送省發展改革委,經審核合格后列入省級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儲備庫。申請中央投資的項目,原則上應當從省級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儲備庫中選取。

  (三)省發展改革委對列入項目儲備庫的項目進行綜合評價,需要征求行業管理部門意見的應當征求同級行業管理部門意見。評價時可根據情況委托專業機構評估或組織專家評議。綜合評價主要研究分析項目建設的技術先進性、示范帶動效果、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等方面因素,注重掌握項目實施成熟度及地方配套能力情況。原則上優先安排在建項目,新開工項目應當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在落實建設條件、安排投資計劃后能夠立即開工建設,嚴禁安排已完工項目或接近完工項目。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確定項目重要性程度,進行優選申報。

  三、規范項目審核,精心組織申報

  (一)申請中央投資的項目必須貫徹投資體制改革精神,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履行項目審核、土地審批、環評審批等程序,保證程序合法、手續齊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在把好項目審核關的同時,進一步轉變作風、改進服務,優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省發展改革委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年度投資工作部署和具體安排,牽頭組織全省中央投資項目年度建議計劃編報工作。中央補助地方的點多、面廣、單項資金少、由省直接分解安排投資的項目,需要各級地方財政安排配套資金的應當征得同級財政部門同意,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財政廳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直接將中央補助投資分解安排到具體項目,并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

  (三)申請中央投資的項目,應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報送資金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應附以下文件:

  1. 政府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文件,企業投資項目的核準或備案文件;

  2. 城市規劃部門出具的城市規劃選址意見(適用于城市規劃區域內的投資項目);

  3. 國土資源部門出具的項目用地預審意見,或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4. 環保部門出具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意見;

  5. 項目單位法人證書或營業執照復印件;

  6. 配套資金證明,包括合法有效的地方配套資金承諾文件、銀行貸款承諾文件、企業自籌資金承諾文件等,資金方案與投資計劃應當平衡,其中需要地方財政配套投資的應當征得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并出具書面文件;

  7. 項目單位對資金申請報告內容和附屬文件真實性負責的聲明;

  8. 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

  上述文件報送時能夠提交原件的應當提交原件。不能提交原件的,可提交經當地有權進行審核的行業管理部門審核蓋章確認與原件一致的復印件。

  根據國家或省有關規定集中申請的投資項目或申請使用中央投資資金總額在200萬元以下的投資項目,可按照具體要求適當簡化報送材料。

  (四)申請中央投資的項目應當使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布的最新版本“中央投資項目編報系統軟件”填報相關電子數據,按要求導出數據庫文件并用光盤刻錄后,與紙質文件同時在規定時間內報送省發展改革委。

  (五)省發展改革委將審核合規的項目及附件材料按時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并做好后續跟蹤等工作。

  四、做好項目服務,推進工程建設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扎實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管好用好中央資金,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確保中央投資項目加快啟動并順利實施,及時發揮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二)抓好計劃執行。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按照文件規定時限轉發、分解國家下達的投資計劃。中央投資項目計劃一經下達,必須依照執行,原則上不予調整。計劃執行過程中確需調整的,原項目計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的,應報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調整決定;原項目計劃由省發展改革委直接安排的,應報省發展改革委作出調整決定,并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涉及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的,省發展改革委經商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后作出調整決定。

  (三)落實建設條件。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相關項目資金的配套承諾積極籌集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地方債券要優先安排用于擴大內需中央投資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在投資計劃下達后,要按照項目計劃、項目預算、基本建設程序、工程進度撥付資金,核實、確認并督促相關部門落實項目配套資金。要積極推進政銀企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積極性,在中央投資引導下,確保各類配套資金按時足額落實到位。在配套投資籌集過程中,不得加重群眾負擔。國土資源、環保、建設等管理部門要落實好中央投資項目用地、環保等各項建設條件,快速辦理相關手續。通過各地、各部門及項目單位共同努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按序時進度完成下達的投資計劃任務。

  (四)堅持制度保障。中央投資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制和工程監理制等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職權或不正當手段干預、干擾工程建設。要切實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工作,不斷完善招標投標實施細則,推動形成統一的標準施工招標文件體系;優先采購國內產品,嚴控進口采購行為;進一步規范招標投標行為,加快實現信息公開和跨地區跨部門共享互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保障中央投資項目有序實施。

  五、加強全程監管,實行績效考核

  (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抓好中央投資項目全過程監督管理工作。各級發展改革部門重點抓好項目稽察、進度督查及綜合竣工驗收等方面的監管工作。各級監察部門重點抓好政策落實、依法行政及廉政建設等方面的綜合監管工作。各級財政部門重點抓好財務管理、工程預決算審核、跟蹤問效及資金安全規范等方面的監管工作。各級審計部門重點抓好資金使用、工程審計等方面的監管工作。各有關行業管理部門依法做好行業監管工作。

  (二)要按照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組監督檢查提出的要求,研究制訂工作方案,將中央的政策執行到位。

  (三)要認真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對已下達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提出的三個“百分之百”考核目標,并以此為參照做好后續中央投資項目目標考核工作。

  (四)要堅持項目進展報告制度,項目單位要明確專人負責,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向省發展改革委及有關部門按時報告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五)對違反前述管理規定的,省有關部門予以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對存在嚴重問題、屢糾屢犯和整改不力的,將采取收回或暫停安排中央及省補助投資等懲戒措施。

  (六)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工作進行檢查,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適時開展中央投資項目績效考核,對各地、各有關部門中央投資項目年度建設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檢查和考核結果予以通報,并與下一年度中央投資計劃安排掛鉤。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具體內容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使用省級政府投資補助或貼息資金的項目依據本意見執行。今后,中央出臺新的關于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從其規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