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分解落實省政府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施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9-09-17 10:07 字體:[ ]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分解落實省政府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施意見的通知

                 蘇政辦發〔2009〕102號  2009年8月17日

各市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09〕69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確保完成《實施意見》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推動我省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職責分工。《實施意見》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由省各責任部門負責合力推進,確保按序時進度完成(具體職責分工見附件)。省政府辦公廳牽頭協調省聯席會議確定的有關事宜,組織開展督查考核,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二、分解目標任務。2009-2012年每年年初,省聯席會議按照《實施意見》的總體目標和進度要求,研究確定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并分解落實到省各有關部門。省各責任部門負責將年度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市相應部門,并提出進度計劃下達各市分別落實推進,同時抄報省政府辦公廳。

  三、加強督促檢查。年度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后,省各責任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督促檢查,及時掌握進度,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完善保障措施,扎實推動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省聯席會議將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有關部門、地區的工作落實情況開展督查,督查結果作為年度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每年年中和年底,省各責任部門、各市政府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匯總,報省政府辦公廳。

  四、實施考核評價。省聯席會議研究制定考核評價實施辦法,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組織對省各責任部門、各市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評價。考核評價采取情況數據分析與實地調查核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得出綜合考核評價意見。每年年初,省聯席會議按照考核評價實施辦法,依據省各責任部門、各市上年度的工作推進落實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結合督查、考核實際,得出考核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工作成績突出、貢獻較大的省有關部門和市給予表彰。

  附件:  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的實施意見》
             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分工方案

  一、主要目標

  1.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2%。(省科技廳)

  2. 高端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產值比重達到54%。(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4萬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2萬億元,實現利稅、利潤總額分別達到9000億元、6000億元,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235%。(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4.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2%,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5%以上;企業專利申請量達到11萬件、授權量達到4.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2萬件以上、授權量達到3000件以上;工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以上。(省科技廳)

  5. 中國世界名牌產品6個,中國名牌產品500個,江蘇名牌產品2000個。(省質監局)

  6. 江蘇省出口名牌150個。(省商務廳)

  7. 中國馳名商標200件,江蘇省著名商標2500件。(省工商局)

  二、重點任務

  1. 組織實施“江蘇省高科技產業發展841攀登計劃”,力爭到2012年,突破800項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抓好400項重大科技成果項目轉化,培育10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產品。(省科技廳)

  2. 推進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39條重點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到2012年,重點產業鏈的優勢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3. 建設400個左右行業創新平臺、區域創新平臺和創新服務平臺,實施500項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省科技廳)

  4. 建成南京高新區“三創”載體、蘇州工業園區科教創新區、蘇州高新區科技城、無錫高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常州高新區創意產業基地等5個科技創業創新示范區,全省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200家,孵化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在孵科技中小企業達到1.5萬家。(省科技廳)

  5. 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到2012年,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80%以上,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3000家。(省科技廳)

  6. 每年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各類研發機構100家以上。到2012年,省級以上各類企業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000家以上,大中型企業全部建立研發機構。(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7. 組織實施創新工程,完成200個重大自主創新產業化項目,培育20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省科技廳)

  8. 加快實施百家企業信息化示范帶動工程、千家企業信息化應用工程和萬家企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工程。到2012年,企業利用互聯網發布和獲取信息的比例超過95%,利用電子商務開展采購、銷售等業務的比例超過35%,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生產、管理、創新活動的比例超過50%,其中20%以上的企業達到中高級信息化應用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9. 加快實施萬億元級產業培育工程。到2012年,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2.5萬億元、4.5萬億元和1.4萬億元;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和環保等四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500億元、4000億元、2500億元和2500億元;冶金、紡織、輕工、建材等四大傳統產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1.5萬億元、1.3萬億元、1.3萬億元和3500億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10. 建成蘇州工業園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8個2000億元以上工業園區及15個1000億元級工業園區。(省商務廳)

  11. 培育發展徐州工程機械、昆山模具制造、無錫工業設計、常熟服裝、南通家紡、淮安鹽化工、宜興電線電纜、邗江數控金屬板材加工設備、杭集日化、戴南不銹鋼制品等100個特色產業集群。(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12. 抓好南京軟件、蘇州電子信息、無錫微電子、泰州生物醫藥、連云港新材料等10個產業特色明顯、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突出、輻射帶動力強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13. 大力發展新型顯示、現代通訊、光纖光纜、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風電設備、光伏設備、半導體照明、環保設備、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新醫藥及生物技術等100個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基地。(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14. 加快實施百億元級企業培育工程。到2012年,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88家,其中超500億元企業16家,超千億元企業6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0%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15. 支持企業積極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到2012年,全省工業企業國內注冊商標年均新增1.5萬件,國際注冊商標年均增長20%以上。(省工商局)

  16. 加強質量、標準、認證等公共平臺建設。到2012年,新建國家級檢測中心和計量中心12個、省級檢測中心和計量中心25個;新設立國際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2個,國家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分委員會和工作組70個。(省質監局)

  17. 對列入國家和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的單位,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監督檢查。在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紡織、輕工等行業選擇重點企業,組織實施第二批省級循環經濟試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環保廳)

  18. 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每年對500個企業實行清潔生產審核。到2012年,納入強制審核范圍的重點排污企業分期分批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太湖、淮河、南水北調東線、沿江、沿海等重點流域的工業企業普遍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環保廳)

  19. 以煉鐵高爐、工業鍋爐、電機節能、余熱余壓利用和高耗能行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等為重點,加快推進節能改造工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 在高效清潔燃燒、工業余熱利用、高效機電節能等10大節能減排重點技術領域,加快攻克100項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開發推廣100項潛力大、應用廣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育扶持100家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環保廳)

  21. 開展太湖流域、淮河流域工業污染防治專項整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環保廳)

  22. 推進第二輪小化工整治工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環保廳)

  三、保障措施

  1. 省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省政府每年對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考核,考核和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并與黨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掛鉤。(省政府辦公廳)

  2. 設立省級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專項引導資金,重點支持產業布局調整、產業優化升級、重大產業項目投資、重大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品牌創建、重大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等。(省財政廳)

  3. 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通過社會資本入股、財政投入等渠道,擴大資本規模,形成覆蓋全省的擔保網絡。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加快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財政廳、金融辦)

  4. 對符合產業優化升級要求的重點建設項目和企業技術進步項目,所需用地指標給予優先安排,環評實施高效審批。(省國土資源廳、環保廳)

  5. 實施我省重點產業千名高端、百名世界級人才引進工程。為引進的高層次創業創新領軍型人才和團隊創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對有特殊貢獻的高科技人才實行重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科技廳)

  6. 培育一批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企業家。到2012年,培養重點骨干企業領軍人才1000名、企業中高級職業經理人才10000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7. 加快推進《節約能源條例》、《企業技術進步條例》、《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的修訂與制定。(省法制辦、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8. 制定并實施《行業協會管理辦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民政廳、法制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