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政府2010年50項重點工作前三季度進展情況通報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0-11-24 14:47
字體:[大 中 小]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政府2010年50項重點工作
前三季度進展情況通報的通知
蘇政辦發〔2010〕125號 2010年10月21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最近,我廳組織對省政府2010年50項重點工作前三季度進展情況進行了督查,形成了《省政府2010年50項重點工作前三季度進展情況通報》,現印發給你們,望各地、各部門結合總結前階段工作情況,認真進行對照檢查,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和攻堅克難的旺盛斗志,抓住四季度關鍵時期,進一步明確目標責任,落實政策措施,強化督促檢查,對重點工作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務求必成,確保不折不扣地完成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以優異的工作實績取信于民。年終省政府將組織對50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考核。
省政府2010年50項重點工作前三季度進展情況通報
最近,省政府辦公廳組織對省政府2010年50項重點工作前三季度進展情況進行了督查。從督查情況看,50項重點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在所包含的286項可考核指標中,284項指標達到年初確定的計劃進度要求,占99%,其中26項指標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占9%。現將具體情況通報如下:
1.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認真落實家電下鄉政策,力爭銷售量達到180萬臺(部)、銷售額達到40億元。全面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補貼農業機械14萬臺(套),力爭銷售額達到55億元。促進旅游、通訊等重點消費,旅游增加值和旅游外匯收入分別增長15%、10%,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電信綜合資費水平下降9%。(責任部門:省商務廳、農機局、旅游局、通信管理局)
全省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達到326萬臺(部)、銷售額達到74億元,補貼農業機械14萬臺(套)、銷售額超過55億元,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現旅游增加值1410.6億元,旅游外匯收入3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5%、17.7%。電信業務收入增長6.89%,電信綜合資費水平下降10%。
2. 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實現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以上。加強商品住房預售管理,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責任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物價局)
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8%左右。省轄市市區商品住宅累計成交均價6682元/平方米,其中列入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大中城市的南京、無錫、徐州、揚州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價格指數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 抓好重點項目建設。200個省重點項目力爭完成投資3200億元。積極規劃并組織實施連云港港、太倉港和祿口國際機場、蘇南機場建設,分別完成年度投資19.5億元、5億元、20億元、1.5億元。按期建成滬寧城際鐵路和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加快推進京滬高速鐵路江蘇段、寧杭鐵路客運專線、南京四橋和鹽河三級航道建設,分別完成投資100億元、50億元、14億元、4.6億元。開工建設連鹽鐵路、臨海高等級公路、通榆河南段航道,力爭開工建設滬通鐵路。治淮工程、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沿海水利基礎設施、水庫除險加固和太湖治理走馬塘工程建設分別完成投資5.8億元、20億元、10億元、10億元、10億元。加快能源設施建設,新投產電力裝機700萬千瓦,完成電網投資220億元。(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能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
預計20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0%。連云港港和太倉港分別完成投資24.6億元、5.7億元,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祿口國際機場和蘇南機場分別完成投資13.2億元、5550萬元。滬寧城際鐵路通車營運。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京滬高速鐵路江蘇段、南京四橋、鹽河三級航道分別完成投資9.8億元、80億元、10.8億元、3.4億元。寧杭鐵路客運專線完成投資53億元,提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連鹽鐵路可研報告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沿線完成征地拆遷調查摸底工作。臨海高等級公路完成投資15億元。通榆河南段航道完成初步設計審查。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技術要求論證研究報告通過交通運輸部評審。治淮、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沿海水利基礎設施、水庫除險加固和太湖治理走馬塘工程建設分別完成投資4.5億元、9.1億元、6.4億元、6.5億元、7.5億元。新投產電力裝機748萬千瓦,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電網投資168億元。
4.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搞好煤、電、油、運要素保障,滿足經濟運行需要。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拉閘限電。(責任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能源局)
加強對煤電油氣的供應監測和運行調節,組織各市實施有序用電,全省電煤庫存總體保持平穩,成品油供應正常,未發生大面積拉閘限電。
5. 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市、縣(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5%以上。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注冊資本、擔保總額均比上年增長20%。重點培育100家公共服務平臺、100家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責任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中小企業局)
市、縣(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4%。預計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注冊資本超過290億元、擔保總額超過950億元,同比均增長20%以上。組織評定110家公共服務平臺,認定50家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6. 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89億元。省級一般預算繼續向“三農”、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傾斜,其中用于農林水、農村義務教育、新農保、新農合、涉農補貼、農業保險、農村生態環境、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的支出249億元,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317億元,用于科學技術、環境保護、服務業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支出155億元。(責任部門:省財政廳)
全省一般預算收入2883億元,同比增長25%。做好89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券資金使用管理工作,已按項目下達26億元。省級一般預算繼續向“三農”、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傾斜,各項支出進度好于往年。
7. 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確保全省各項貸款增幅高于全國各項貸款平均增幅,中小企業和“三農”貸款增幅達到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幅。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3家以上,首發融資超過180億元。爭取設立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全年備案創業投資企業數和實收資本規模均比上年末增長20%。(責任部門:省金融辦、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行南京分行,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
全省各項貸款增幅為16.4%,高于全國各項貸款平均增幅近1個百分點。中小企業和“三農”貸款增幅分別為17%、18%,超過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幅。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6家,首發融資超過342億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正在抓緊制訂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新增20家備案創業投資企業,實收資本金21.8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9.8%、19.5%。
8.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六大新興產業總量達到2萬億元。突破100項新興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形成1-2個千億元級新興產業集群。新授牌10家特色產業基地。(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
預計六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54萬億元。完成100多項新興產業核心關鍵技術項目科技評審初審工作。圍繞生物醫藥、光伏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2個千億元級新興產業集群。新授牌30家省級特色產業基地,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 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深入實施百項千億重點技改工程,確保新開工100個重點技改項目。落實工業優化升級年度分解任務,推動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力爭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達到115家。(責任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新開工94個重點技改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45.1億元。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達到60家。
10.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培育形成100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服務業企業爭取達到35家。(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開展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升級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審核報批工作。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服務業企業數需到年底統計。
11. 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設立和兼并國內外研發機構,力爭70%的本土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內部研發機構。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20%,授權量增長25%;企業專利申請量增長20%,授權量增長25%。(責任部門:省科技廳、知識產權局)
新建43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2家企業院士工作站。1-8月,新增專利申請118134件、授權86957件,位居全國第一;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4299件、授權4473件,同比分別增長45.5%、35.9%;企業專利申請59884件、授權42733件,同比分別增長38.9%、50.9%。
12. 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啟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份建設。新建20個重大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推動1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責任部門:省科技廳、教育廳)
全面啟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份建設。完成27個重大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立項。1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完成評審工作。
13. 加快人才資源開發。組織實施“六大人才高峰”第7批資助項目,選拔高層次行業拔尖人才1500名。引進海外高層次緊缺人才2000名。組織實施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00個。培育認定100個高層次創新科研團隊。(責任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教育廳)
組織開展“六大人才高峰”第7批項目資助計劃申報工作。190多名海外博士報名參加“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征集海外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3805個,項目需求251個。實施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48個。組織申報100個高層次創新科研團隊。
14. 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穩定3000萬畝水稻面積。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40萬畝、高效漁業面積60萬畝,其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80萬畝、設施漁業面積20萬畝。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8%。建立20個農業種苗繁育中心。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培育20萬戶農業科技示范戶。重點建設100家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200家農業科技企業。(責任部門:省農委、科技廳、海洋漁業局、農機局)
預計水稻種植面積3352萬畝。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28.1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93.5萬畝,高效漁業面積93.4萬畝,其中設施漁業面積40萬畝,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小麥機械化收獲水平達96%,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達47.5%。扶持建設49個農業種苗繁育中心。培育20萬戶農業科技示范戶。啟動建設116家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156家農業科技企業。
15. 扎實推進農村六件實事工程。
(1)農村人才工程。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0萬人,農民創業培訓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5萬人,農技人員培訓1萬人,鄉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1萬人。(責任部門:省農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經濟和信息化委、鄉鎮企業局)
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68萬人,農民創業培訓7.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0.4萬人,農技人員培訓8300人,鄉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7000人。
(2)農民健康工程。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人均補助資金不低于15元。扶持經濟薄弱地區不少于10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基礎設施、3000個村衛生室基本設備建設。(責任部門:省衛生廳、財政廳)
省財政年初預算安排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2.3億元,已下撥2.2億元。完成經濟薄弱地區10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基礎設施扶持建設任務,以及3000個村衛生室基本設備配備工作,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為農服務工程。繼續實施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的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完成1000個為農服務社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橋梁1600座。建設農村小型橋梁5500座。(責任部門:省扶貧辦、供銷合作社、交通運輸廳、財政廳)
2391個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完成。新建873個為農服務社。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094公里,改造農村公路橋梁1532座。5500座農村小型橋梁建設全面展開。
(4)農村文化工程。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村基層服務點全覆蓋。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60萬戶。實現所有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責任部門:省文化廳、廣電局、新聞出版局)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開始設備安裝。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87.7萬戶,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成“農家書屋”17158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
(5)農村環境工程。疏浚縣鄉河道土方2億立方米,疏浚整治村莊河塘土方1.5億立方米。新建“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8萬處、規模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600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30處。新建農村衛生戶廁83萬座,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80%。建設200個省級村莊環境整治試點。(責任部門:省水利廳、農委、衛生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環保廳)
疏浚縣鄉河道土方2.1億立方米,疏浚整治村莊河塘土方1.5億立方米。建設“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5萬處、規模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450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30處。新建農村衛生戶廁95.85萬座,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級村莊環境整治試點完成80%的工作量。
(6)脫貧攻堅工程。完成1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新增經濟薄弱村脫貧目標實現村208個、累計達到500個。(責任部門:省扶貧辦)
全省向蘇北25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市、區)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5.5億元,35萬戶貧困農戶落實了幫扶措施。
16.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300萬畝。全省農民合作組織入社農戶新增60萬戶,比例提高4個百分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主體改革的集體林林權登記發證率和股權登記發證率均達85%以上。新設50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開展農民資金互助社試點。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占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14%。(責任部門:省農委、林業局、金融辦)
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249.1萬畝。全省農民合作組織入社農戶新增77.1萬戶,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主體改革的集體林林權登記發證率達90.1%、股權登記發證率達92.7%。新設82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正在制訂規范農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的政策意見。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占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13.6%。
17. 積極推進城市化。全省城市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完成《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工作。有序解決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和社會保障問題。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保、宅基地和住房置換城鎮住房改革試點。(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安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委、國土資源廳)
全省城市化率需到年底統計。正在修改完善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方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問題的意見初步形成,并從制度上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權益累計等問題。積極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促進農村宅基地置換城鎮住房,推進居住向中心鎮集中。
18. 科學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修改完善《江蘇省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市、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認真做好2009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出臺《江蘇省黨政領導干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責任追究暫行辦法》。(責任部門:省國土資源廳)
初步擬定《江蘇省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修改稿)》。全省簽訂各級各類耕地保護責任書(狀)870多萬份。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成果已上報國土資源部檢查確認。13個省轄市和78個縣(市、區)土地利用規劃大綱分別通過部省審查,20多個縣(市、區)完成縣鄉級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編制。全面開展2009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并對部分市、縣(市、區)進行重點督導。《江蘇省黨政領導干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已下發實施。
19. 大力推進沿海開發。沿海3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速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力爭突破350萬標箱。加強沿海地區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網絡建設,連云港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建成投產,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臨海高等級公路分別完成投資12億元、15億元。(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沿海辦、交通運輸廳)
預計沿海3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2個百分點。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90萬標箱。連云港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基本完工,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臨海高等級公路分別完成投資10.8億元、15億元。
20. 推動沿海灘涂圍墾開發利用。編制完成灘涂圍墾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加快推進灘涂圍墾配套公共設施建設。啟動灘涂圍墾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實施條子泥40萬畝灘涂圍墾綜合開發實驗區工程。(責任部門:省沿海辦、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
《江蘇沿海灘涂圍墾開發利用規劃綱要》已印發實施。條子泥一期匡圍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省級審查,10月大潮汛后正式開工建設。
21. 促進區域共同發展。力爭蘇北地區新開工500萬元以上產業轉移項目超過2000個,蘇北實際引資額增長15%。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各項參展任務。全面完成支援四川綿竹災后重建任務。(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援建指揮部)
新批復5個南北共建園區。上海世博會江蘇館、城市最佳實踐區蘇州案例館順利運營近5個月,成功舉辦“江蘇活動周”以及南京、蘇州、無錫市的主題論壇和常州市的專題論壇等活動。圓滿完成支援四川綿竹災后重建任務。
22.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組織實施重點節能改造和污染減排工程,力爭形成節能能力300萬噸標準煤,COD和SO2減排能力分別超過10萬噸和12萬噸。組織對500家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新建3個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區。確保萬元GDP用水量比上年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6%。(責任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
圍繞冶金和化工等重點耗能行業,組織實施節能改造重點工程,形成節能能力達到序時進度要求。COD和SO2減排分別達到序時進度。組織對345家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初步排出8個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區立項計劃。預計萬元GDP用水量比上年同期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
23. 落實污染治理重點任務。基本完成146項淮河治污工程。統一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制定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完成滬寧城際鐵路和既有滬寧鐵路沿線兩側綠化及環境整治任務。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0%。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0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6%以上。(責任部門:省環保廳、鐵路辦、農委、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廳)
淮河治污工程完成率為65%。全省發放黃綠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140余萬張。《關于實施藍天工程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意見》已印發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圓滿完成滬寧城際鐵路和既有滬寧鐵路沿線兩側綠化及環境整治任務。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0%以上。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7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5.9%。
24. 加大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力度。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5%,其中農業面源主要污染物總氮總磷排放量削減10%,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不低于80%。完成太湖流域758萬立方米的生態清淤任務。(責任部門:省太湖辦、環保廳、農委、水利廳、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太湖流域氨氮、總磷分別比2009年全年減排3.58%、3.61%。其中,農業面源主要污染物總氮、總磷排放量分別完成年度削減任務的62%、65%。5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平均達標率為88.5%。全面完成太湖流域758萬立方米生態清淤任務。
25. 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新增造林1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力爭6個市(縣、區)達到國家級生態市(縣、區)考核標準,5個城市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考核標準。全省城市新增綠地5000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責任部門:省林業局、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新增造林142.5萬畝。森林覆蓋率需到年底統計。7個市(縣、區)基本達到國家級生態市(縣、區)考核標準。5個城市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考核指標要求。全省城市新增綠地4500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99%。
26. 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抓好南京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蘇州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等試點。(責任部門:省編辦、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省轄市政府機構改革實施到位,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9個省轄市基本完成鄉鎮機構改革。南京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重點工程建設和專項改革試點工作有序進行。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各先導區基本完成鎮村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7. 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在交通、能源、高科技和城鄉公用事業領域的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超過75%,推動省屬企業完成20戶劣勢子企業的清理整合工作。(責任部門:省國資委)
預計省屬企業在交通、能源、高科技和城鄉公用事業領域的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超過80%。17戶省屬企業劣勢子企業完成清理整合工作。
28. 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制定江蘇省財政資金績效管理辦法,開展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專項引導資金績效目標管理試點。推進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績效審計工作量占全部審計工作量的比例不低于60%。(責任部門:省財政廳、審計廳)
正在抓緊完善江蘇省財政資金績效管理辦法。開展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專項引導資金績效目標管理試點,并對項目實施績效跟蹤管理。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量占全部審計工作量的比例達70.16%。
29. 著力推進社會領域改革。建立蘇錫常聯動、南京和其他部分縣(市、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建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區與試點學校。加快基本藥物制度建設步伐,確保60%的縣(市、區)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力爭完成42家市級、63家縣級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工作。(責任部門: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衛生廳、文化廳)
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教育部批準同意建立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江蘇)試驗區。第二批45個縣(市、區)啟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市級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縣級院團的改制工作全面啟動。
30. 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擴大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服務貿易進出口和服務外包出口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量占全國的20%左右。(責任部門: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舉辦第14屆江蘇出口商品展覽會,組織參加商務部中國品牌出口商品英國展以及春季廣交會等境內外展會,參展企業共計2600多家。預計服務貿易進出口和服務外包出口分別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1528.3億美元,總量超過全國的20%。
31. 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穩定利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責任部門: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全省實際利用外資2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3%,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32. 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中方協議投資額增長20%,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保持全國前列。積極引導企業并購境外知名品牌和營銷網絡,協議額增長30%。(責任部門: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境外中方協議投資額達1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8.4%。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39.5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并購類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達1.45億美元,增長101.8%。
33. 推進開發區創新發展。出臺創新型園區認定辦法,認定一批創新型園區。新設20個特色產業園區、10個科技創新基地和出口基地。重點支持蘇通科技產業園、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區建設。(責任部門: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出臺《江蘇省創新型園區管理辦法(試行)》。新設9個特色產業園區、10個科技創新型園區(基地)。積極支持蘇通科技產業園申報省級開發區,加快推進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區建設。
34. 把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新增城鎮就業90萬人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幫助大齡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萬人。扎實推進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實際參訓人數達到應參訓人數的80%以上、取得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后三個月內就業率達95%以上。(責任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民政廳)
新增城鎮就業96.2萬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2萬人。幫助大齡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3萬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報名參訓率達到89.7%,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35.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全省一、二、三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均達12%以上。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力爭企業簽訂工資集體合同數比上年增長10%。(責任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全省一、二、三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調整到960元、790元、670元,平均漲幅超過12%。全省新簽工資集體合同4.7萬份,同比增長17.1%。
36.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所有涉農縣(市、區)全部實行新農保。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責任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廳、財政廳)
全省參加新農保人數為1463萬人,參保率達97.6%。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分別為1809萬人、1366萬人、4377萬人,參保率達97%、96%、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每人每年超過120元。
37. 繼續提高教育質量和保障水平。啟動實施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農村小學和初中年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基準定額分別提高到370元和610元,省屬普通高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提高到4800元。省財政安排的省屬高校化債補助資金全部到位,進一步降低高校債務風險。完成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省級培訓8萬人次,其中農村教師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50%以上。(責任部門:省教育廳、財政廳)
《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印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年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基準定額提高到小學370元、初中610元。省屬普通高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提高到4800元。省財政負擔的122億元省屬高校化債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完成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省級培訓6萬人。
38.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以街道為單位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培訓城鄉基層醫務人員1萬人。繼續加強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和研判,有效防范疫情大面積擴散和聚集性暴發。15個以上市轄區通過城市社區藥品“兩網”建設示范區檢查驗收。(責任部門:省衛生廳、食品藥品監管局)
以街道為單位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99%以上。培訓城鄉基層醫務人員7348人。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種任務,沒有發生疫情大面積擴散和聚集性暴發。正在對23個地區城市社區藥品“兩網”示范區建設進行檢查驗收。
39. 做好人口計劃生育和婦女兒童工作。計劃生育率保持95%以上。新建200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機構。所有縣(市、區)全面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切實做好普查登記與審核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任務。推進特困家庭婦女婦科疾病免費查治和流動留守兒童“快樂家園”建設工作。(責任部門:省人口計生委、統計局、婦兒工委辦公室)
計劃生育率保持95%以上。新建194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機構。在全省所有縣(市、區)全面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完成80%的人口普查摸底工作,著手開展數據處理相關準備。為30萬特困家庭婦女實施免費婦科疾病檢查。建成留守兒童“快樂家園”232所。
40.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組織實施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評選年度精品劇目4臺。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特展館、歷史館土建主體結構工程。(責任部門:省文化廳)
基本完成10臺年度精品入圍劇目的修改加工工作。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特展館±0以上主體、歷史館±0以下結構施工。
41. 全面提高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水平。參加廣州亞運會、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并取得好成績。辦好第十七屆省運會,確保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不出重大問題。成立南京青奧會籌委會,啟動相關籌備工作。(責任部門:省體育局)
我省國家隊運動員、教練員備戰廣州亞運會的各項保障工作基本就緒。參加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并實現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第十七屆省運會圓滿閉幕,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沒有出現重大問題。成立了第二屆夏季青奧會組委會并啟動各項籌備工作。
42.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確保國家信訪局交辦和省委、省政府領導批辦的重要信訪件100%按期報結。確保上海世博會期間不發生惡性信訪事件和信訪群體性事件。全省進京上訪總量、非正常上訪量在全國排名20位之后。繼續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活動,化解率力爭達到80%。(責任部門:省信訪局)
辦理國家信訪局交辦和省委、省政府領導批辦的重要信訪件532件,按期結案率達100%。沒有發生上訪人員到滬規模聚集以及非涉滬問題上訪人員在滬滯留。全省進京上訪總量和非正常上訪量保持在全國排名20位之后,沒有發生惡性信訪事件和信訪群體性事件。排查梳理出523件信訪積案,全部由縣級以上領導包案,并實行備案管理。
43. 深入推進平安江蘇建設。確保全省現行命案破案率和打擊犯罪工作總績效全國領先,公眾安全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力爭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低于前三年平均數,力爭不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火災事故。扎實做好上海世博會環滬“護城河”工作,確保世博會期間不發生涉及江蘇的重大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確保在我省舉辦的相關論壇安全順利進行。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確保應援盡援。深化大調解機制建設,社會矛盾糾紛調解率達95%以上,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責任部門:省公安廳、司法廳)
全省現行命案破案率達97.18%,繼續位居全國前列。道路交通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起數同比下降24.24%,沒有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火災事故。上海世博會環滬“護城河”工作嚴密有序,在我省舉辦的相關論壇和主題活動安全順利。全省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7124件,援助群眾47223人,同比分別增長28.5%、28.2%。各類調解組織和縣鄉兩級調處中心共受理調處矛盾糾紛23.4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8%。
44. 完善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全面建成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基本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開發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系統,建設應急管理信息數據庫。推進應急平臺互聯互通。(責任部門:省應急辦)
全省建成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54支。省應急平臺應急管理數據庫實現交通信息、水利工程、氣象預報、重要目標等信息數據實時交鏈互通以及查詢功能。省應急平臺已與10個承擔應急管理職能任務較重的省有關部門和單位、13個省轄市政府應急辦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45. 強化市場管理和質量監管。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消費者申(投)訴處理率達到100%,消費者對申(投)訴處理滿意率達90%以上。加大產品監管力度,力爭不出現區域性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責任部門:省工商局、質監局)
全省參與放心消費創建的企業共有10萬余家,參創率達61%。消費者申(投)訴處理率達100%,消費者對申(投)訴處理滿意率達90.6%。全省產品質量水平總體穩定,沒有發生區域性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46. 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繼續保持“雙下降”,安全生產各項指標控制在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考核目標以內。(責任部門:省安監局)
全省發生各類事故14170起,死亡3672人,同比分別下降4.99%、9.24%,安全生產各項指標均控制在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考核目標范圍以內。
47. 繼續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實事。
(1)著力幫扶困難群眾就業。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70%、年終總就業率不低于90%,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責任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7.5萬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7.1%。幫扶城鎮零就業家庭1024戶、1397人實現就業,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10萬套,建成廉租住房1.4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萬戶以上,新增公共租賃住房10萬間(套),完成城市危舊房、棚戶區改造730萬平方米以上。(責任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11.4萬套。新建廉租住房1.7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萬戶以上,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增公共租賃住房9.3萬間(套)。完成城市危舊房、棚戶區改造828萬平方米,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蘇中、蘇北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責任部門:省民政廳、財政廳)
從7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其中蘇中、蘇北地區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
(4)提高城鄉醫療保障水平。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規定范圍內醫藥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60%和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責任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廳)
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制度規定范圍內醫藥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79%、5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縣、鄉兩級制度規定范圍內醫藥費用報銷比例達59.1%,所有統籌地區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
(5)支持養老事業發展。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以上。確保符合條件的老年農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領取率達95%以上。新建2000個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機構養老床位數增長10%以上。所有市、縣(市、區)建有一所示范性養老機構。(責任部門:省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以上,人均月養老金達到1466元。符合條件的老年農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領取率超過70%。正在加快建設2000個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個省轄市、86個縣(市、區)建有一所示范性養老機構。
(6)加大助殘力度。新建50家市、縣(市)殘疾人托養機構,建成500家鄉鎮和街道殘疾人托養機構。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根據家庭收入狀況給予護理補貼。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康復醫療項目納入城鄉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對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實行免費教育。(責任部門:省殘聯、財政廳、民政廳、發展改革委、衛生廳)
新建45家市、縣(市)殘疾人托養機構,建成465家鄉鎮和街道殘疾人托養機構。全省已向4萬多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近期將下發《關于將殘疾人基本康復項目納入醫療保險的實施辦法》。全面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收學費和發放教育專項補助工作,已有1000多名殘疾大學生和近3000名殘疾高中生領取了特殊教育專項補助。
(7)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從2010年春季學期起,對農村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寄宿生免收住宿費。按10%的比例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發放生活費補助,蘇北發放普通高中助學金比例提高到在校學生總數的15%。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同時為所有一、二年級在校學生提供助學金。(責任部門:省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從2010年春季學期起,全面免收農村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寄宿生住宿費。按照每生每年小學500元、初中750元的標準發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平均補助面為寄宿學生總數的10%。蘇北發放普通高中助學金比例已提高到在校學生總數的15%。減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的學費,為所有一、二年級在校學生每人提供1500元助學金。
(8)推進文化惠民。繼續開展“送科普、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向47個財政轉移支付縣和黃茅老區每個鄉鎮送價值1萬元的科普圖書、4場戲,每個行政村送12場電影。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60萬戶。符合條件的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率達到80%。(責任部門:省文化廳、廣電局、文物局)
完成科普圖書招標工作,即將進行圖書采購。向47個財政轉移支付縣和黃茅老區每個鄉鎮送3場戲、每個行政村送9場電影。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54萬戶。擬定了第二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名單并已上報省委宣傳部。
(9)積極解決城鄉居民出行和飲水安全問題。新辟公交線路100條,新增公交客運車輛1000輛,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95%以上。解決農村4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全面完成三年1200萬農村居民改水任務。(責任部門:省交通運輸廳、水利廳)
新辟公交線路164條。新增公交客運車輛1735輛,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94.5%。完成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工程80%的實際工作量。
(10)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確保再脫貧100萬貧困人口,提高貧困地區自主發展能力。村級運轉經費村均最低保障標準提高到12萬元。(責任部門:省扶貧辦、財政廳)
全省向蘇北25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市、區)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5.5億元,35萬戶貧困農戶落實了幫扶措施。村級運轉經費保障標準以縣(市、區)為單位,由村均10萬元提高到12萬元。
48. 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配合完成“十二五”規劃建議起草工作,編制上報“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組織開展省“十二五”專項規劃的立項申報、編制及銜接工作,指導各市縣編制“十二五”規劃。(責任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十二五”規劃建議提綱起草完成。正在修改完善“十二五”規劃綱要初稿。專項規劃編制方案的初步意見已經形成,近期將上報省政府。
49. 著力深化政務公開。把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做到在縣級以上行政機關全覆蓋、所有行政權力事項全覆蓋、網上行政監察全覆蓋。全面完成縣(市、區)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運行。(責任部門:省監察廳、法制辦、經濟和信息化委)
省級機關52個部門全部與省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對接,13個省轄市均與省平臺聯網運行,其中7個省轄市和10個省級機關部門通過考核驗收。全省上網運行的行政權力事項超過11萬項,接收行政權力事項辦件600多萬件。
50. 加強廉政建設。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繼續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和“小金庫”等專項治理。各級行政機關因公出國人數在上年基礎上壓縮10%。各級行政機關一律不得新建(購置)辦公樓,不準建設培訓中心、賓館、招待所等樓堂館所。深入推進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其中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比例不低于30%。(責任部門:省監察廳、發展改革委、外辦、審計廳)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工程建設領域舉報和案件線索1729件,查實1021件,給予854人黨紀政紀處分。發現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小金庫”51個,涉及金額1200多萬元。深入開展制止公款出國(境)旅游專項工作,做到計劃內團組嚴格審批,計劃外團組一個不批。全省沒有新批一個黨政機關辦公樓、培訓中心、賓館、招待所等樓堂館所建設項目,也沒有上報申請審批該類項目。各級審計機關計劃安排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項目1331個,其中任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459個,占項目總數的34.49%。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