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
發布日期:2011-10-28 15:18 字體:[ ]

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
蘇政發〔2011〕149號  2011年10月28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其建設和利用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競爭力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為加快推進我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與應用需求的發展趨勢,以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和“集成、綜合、共享、可靠”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務平臺為目標,以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投入機制創新為動力,著力推進光纖入戶、無線網絡和功能性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推進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著力推進城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利用水平,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建設管理和服務,充分發揮企業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創造公平競爭和互利共贏的發展環境。
堅持跨越發展、均衡布局。適度超前建設社會急需、受益面廣、帶動性強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重大工程,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突出蘇北地區和農村地區,促進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布局優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試點示范。鼓勵和支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技術、產品創新與應用,大力開展試點示范,帶動全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快速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十二五”末,全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總體達到國家一類地區水平。覆蓋全省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全面建成;市、縣城區中的熱點地區以及高等級公路、航道沿線實現無線寬帶全覆蓋,沿江無線寬帶城市群建成;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改造全面完成,地面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覆蓋城鄉政務、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全省城鎮樓宇光纖通達率達90%以上;城市、鄉鎮、行政村家庭互聯網帶寬接入能力分別普遍達100M、20M、12M;移動電話普及率達114部/百人,家庭寬帶互聯網普及率達80%,計算機普及率達70臺/百人,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互動電視用戶占有線電視用戶總數的比例達40%。
        二、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建設
        以推進“三網融合”為契機,大力實施全省信息通信基礎網絡提速升級工程,加快電信網、互聯網和廣電網升級改造,促進資源共享,全面提高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建設和綜合利用水平。
        1. 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按照國家和省進一步加快光纖寬帶建設的總體要求,推動全省城鄉光纖網絡建設,提升骨干網傳輸和交換能力,推進“光進銅退”工程,改善網絡服務質量。按照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規劃,建設國家廣電骨干網江蘇核心樞紐節點,適度超前建設骨干承載網,建成城鄉一體的數字化、雙向化廣電網絡。鼓勵和促進通信、廣電、電力等企業加強合作,大力推進光纖到樓入戶工程。支持行業專用通信網用戶充分利用電信、廣電等公共基礎網絡開展專有業務應用。
        2. 推進無線網絡建設。按照國家和省進一步加快第3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總體要求,支持各運營商加快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TD網絡建設的支持,在全國率先實現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的全覆蓋。加快推進布局和頻率規劃合理的無線寬帶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沿江城市(含縣級市)城區實現無線寬帶全覆蓋,其他市、縣城區實現熱點地區全覆蓋。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無線數字化,以全省地面數字電視單頻網為骨干,市級單頻網及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覆蓋網為重要內容,初步構建江蘇廣電無線數字覆蓋平臺。
        3. 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建設。以重點城市和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為先導,基礎網絡先行,有線網絡和移動網絡齊頭并進,推進現有基礎網絡向以IPv6為核心的下一代互聯網演進。聯合重點終端廠商,加大對IPv6的支持力度,加快更新和替換步伐,全面實現現有終端IPv6化。
        (二)加強信息通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以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抓手,以數據共享、平臺交互為目標,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全面推進信息通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1. 加快推動功能性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和推動國家級數據服務中心建設,到2015年,形成6000TB信息數據存儲和服務能力,滿足長江三角洲地區海量數據資源集中存儲的業務需求。以應用需求為導向,整合現有數據中心等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云計算服務,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推動通信、廣電網絡運營商及其他第三方數據中心向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加快物聯網服務平臺建設,圍繞物聯網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共性需求,建設集研發、中試、小批量生產和測試于一體,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物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公共測試服務平臺。
        2. 深入推進政務與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加強基礎地理、水文氣象和資源環境等公共信息資源建設,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村綜合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建成全省統一的覆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建設基于健康檔案的全省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加強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應用;加快民政綜合管理和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等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各市人民政府和運營商合作建設“無線城市”、“智慧城市”服務平臺,統籌推進基于無線寬帶網絡的“警務通”、“城管通”、“智能交通”、“智能環保”等項目建設,提高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3. 加強信息安全保障設施建設。針對新技術、新業務和網絡融合出現的手機安全、IPv6安全、云計算安全、物聯網安全、“三網融合”安全等新情況和新問題,完善網絡安全監控手段。建立和完善信息通信網絡應用的日志留存、溯源定位等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加快利用地下人防工程建設地下通信樞紐和數據容災備份中心的研究與試點。加強省信息安全事件應急指揮協同處置、政府內網密碼保護、政務信息系統容災備份、數字認證系統和監測預警平臺建設,支持各市建設相關信息安全保障設施,完善信息通信網絡定級、測評、安全防護等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措施,推動我省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三)重點支持蘇北和農村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建設標準,組織開展蘇北和農村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示范縣和示范鄉鎮建設與評選工作。大力提高農村地區信息終端普及率,鼓勵和支持運營商為農村用戶提供實用、價優的終端、業務及資費;對運營商發展農村手機、寬帶、數字電視用戶,提高農村地區信息終端普及率的,財政給予獎勵。大力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鼓勵運營商組織農村信息化應用培訓,大力開發農業技術、勞動就業、農民創業等特色信息服務,總結推廣“沙集模式”經驗,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
        三、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的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聯席會議,統籌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包括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科技廳、公安廳、財政廳、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地稅局、廣電局、統計局、民防局、物價局、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和通信、廣電網絡運營商及省電力公司。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由省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主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廣電局、通信管理局分管負責同志任副主任,省有關部門參加,負責審核和協調推進全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年度計劃,承擔目標責任考核工作,協調解決實施中的矛盾和問題,督促和推動重點工程建設。各市、縣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本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形成省、市、縣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政策扶持
        “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各類資金積極參與(專項資金由財政管理,使用管理辦法另行制定)。各市也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加快推進本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中國聯通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可按照省內法人企業申報各類省級專項資金。省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科技、財政等部門在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技術改造、科技成果轉化、現代服務業發展、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等專項引導資金(基金)中,應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兩化融合”、“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北斗定位技術研發和應用等項目的資金支持。對云計算等新興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在電力建設方面給予支持,吸引國家級云數據中心落戶江蘇;對通信和廣電網絡樞紐、互聯網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呼叫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筑工程,其城市道路挖掘占用費原則上減半收取,人防部門在有關費用上給予優惠。省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信息通信基礎網絡管道租用以及信息通信基礎網絡管線穿越公路、鐵路、橋梁、河道、運河堤岸收費減免標準和地鐵沿線移動通信網路覆蓋接入費減收標準;研究制定《江蘇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遷移改造補償辦法》,對因征地拆遷或城鄉建設造成光纜、管線、基站、機房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遷移和損壞的,應給予足額補償。
        (三)強化建設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對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管理,嚴格履行項目審核程序,切實遵守環保、用地、節能、質量、安全等規定,加大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與其他基本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建設推進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各類建設項目信息通信配套設施集約化建設標準規范,全省各類住宅小區、商業(辦公)樓宇、地鐵、機場、車站、鐵路、公路等建設項目,要按照標準規范同步規劃建設公共信息機房、信息網絡管線、基站等信息通信配套設施。各市要組織編制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布局“十二五”專項規劃,創新共建共享模式,健全共建共享機制,深入推進城鄉電信網、廣電網和電力、交通、水利、教育等專用通信網基礎管線與各類基站的共建共享,大力開展新建小區通信、廣電信息網絡機房建設試點和推廣工作。
        (四)強化督查考核
        建立全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情況統計監測體系,制定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明確年度建設目標任務,每年年初,由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領導小組與各市、各相關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對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工作機制、規劃、建設、重點工程等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年終考核。
        (五)營造良好環境
        開放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高校、車站、展館、旅游景點等所屬建筑物以及路燈、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設施,用于支持信息通信基站、通信管道、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加強無線電頻率臺站管理,加大無線電監測和干擾查處力度。加強基站建設規劃,并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推進規劃環評試點工作,為基站建設選址提供支撐。加強輿論引導,加大科普宣傳力度,積極消除公眾對基站、廣播電視發射塔電磁輻射的片面認識。嚴厲打擊盜竊、破壞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支持職業院校開設信息通信專業,促進職業院校與網絡運營商合作,加強話務、線路維護、終端維修技能培訓,為網絡運營商提供急需的各類專業技能型人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