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十二五”
人口發展規劃的通知
蘇政發〔2012〕17號 2012年2月1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現將《江蘇省“十二五”人口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江蘇省“十二五”人口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江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關鍵階段,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十二五”人口發展規劃,對于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根據《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江蘇省“十二五”人口發展規劃》。本規劃圍繞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闡明“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發展重點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省人口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依據。
一、“十二五”人口發展環境
?。ㄒ唬笆晃濉比丝诎l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人口發展的方針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加強人口服務管理,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加快推進“兩個率先”作出了重要貢獻。
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人口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斷創新,穩定低生育水平長效機制健全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受到廣大計劃生育家庭的擁護,城鄉統籌的世代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現省內一盤棋。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0‰、3‰以內,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3左右,2010年末常住人口為7869萬人。
人口素質穩步提升。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繼續提高,2010年,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6/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4.04‰,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歲。教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在全國率先普及15年基礎教育,學前教育普及率達96%,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左右,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6%、42%。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人才資源總量擴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占人才總量比重提高。
人口城市化水平繼續提升。積極穩妥推進城市化,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2010年,城市化率達到60.6%。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建立流動人口統一管理、優質服務新體制,2010年,全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率提高到90%。
人口福利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十一五”時期,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87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27萬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不斷提高。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邁出新步伐。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定》精神,深化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市、區)創建活動。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人口綜合管理形成新的工作格局。人口計生部門強化體制機制創新,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職能充實加強,工作方式實現較大轉變。探索建立統籌協調的人口和計劃生育長效工作機制,人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人口、經濟、環境、資源協調發展水平提高。
?。ǘ笆濉比丝诎l展面臨的挑戰
“十二五”時期,是江蘇人口發展的重要階段。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著人口總量持續增加的壓力;另一方面,人口素質、結構與分布成為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人口總量繼續增長,人口資源環境約束持續強化。江蘇人口基數大,低生育率與高增長量并存,政策內生育逐年提高,人口機械增長數量不斷增加,流動人口成為人口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預計“十二五”末人口總量將達到8200萬人左右。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統籌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二是人口結構性矛盾加劇,協調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難度增大。第一,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出生人口性別比仍在高位徘徊。第二,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預計到2015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480萬左右,老年人口比例19%左右,成為全國老齡化進程最快的省份之一。第三,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人口發展不平衡。蘇南地區流動人口大量涌入,給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較大壓力。蘇中、蘇北地區外出流動人口數量較大,留守老人和兒童精神慰藉與生活照料問題較為突出。第四,勞動力結構和產業結構變動不相適應。我省農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7%,但農業勞動力仍占全省勞動力總量的25%,促進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任務仍然艱巨。
三是人口素質問題突出,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綜合競爭力提升。第一,受多種因素影響,全省每年出生缺陷兒童約占年出生人口總數的3%-4%,出生缺陷發生率較高已成為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第二,生殖健康狀況不容忽視。不孕不育人口比例呈現升高趨勢,未婚人群、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務亟待加強;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需求。第三,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較為緊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實現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轉變的任務十分緊迫。
四是人口流動和遷移持續增加,創新完善社會管理任務艱巨。到2015年,預計全省城市化率將達到63%。在城市化加快推進過程中,人口流動遷移出現新特點,城鎮人口呈現多元化趨勢。目前,我省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中有近30%是流動人口,他們對轉為城鎮居民、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務要求迫切,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尚不健全。
五是傳統家庭功能呈現弱化趨勢,和諧社會建設面臨新的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轉變,家庭規模和功能發生較大變化。家庭規模進一步縮小,并且呈現結構多樣化、居住離散化、關系松散化趨勢,單人、單親、空巢家庭比例提高,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迫切需要采取綜合政策措施,提升家庭發展能力,夯實社會和諧穩定基礎。
從總體上看,“十二五”期間,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也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深化階段,挑戰與機遇并存,必須從戰略上把握好人口發展問題,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豐富、社會撫養比較低、人口流動活躍的有利時機,遵循人口發展規律,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和“兩個率先”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十二五”人口發展總體思路、發展戰略、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落實“六個注重”、實施“八項工程”的決策部署,以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為導向,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重點,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更加注重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利益導向,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加快實施人口均衡發展戰略、人力資源強省戰略和人口有序流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努力形成人口數量平穩增長、素質全面提升、結構動態優化、分布科學合理、人與自然和諧、人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構建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把江蘇建設成為全國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先導區。
?。ǘ┌l展戰略
1.人口均衡發展戰略。實現人口發展由以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轉變,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結構、素質、分布等人口自身各要素的均衡發展,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堅持綜合治理,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勢頭;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律法規,加強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主體功能區建設,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重視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2.人力資源強省戰略。全面貫徹優先投資于人的發展的方針,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將人口大省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省。加強生殖健康和優生促進工作,減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大人力資本投資,重視嬰幼兒早期發展和兒童撫養教育,積極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充分發揮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提升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加強人才建設,提高人力資本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份額。
3.人口有序流動戰略。深入實施城鄉人口發展一體化,促進人口在區域、城鄉之間有序流動。根據人居環境適宜性、土地和水資源承載力、經濟發展基礎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實施差別化人口發展定位,優化產業結構,加強人口動態監測,定期發布信息,促進人口合理集聚;加強流動人口科學文化、職業技術、道德素養的教育培訓,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入,促使更多的農民轉變為市民;創新“大人口”服務管理機制,實現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
(三)基本原則
1.堅持全面發展。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倡導和實踐優先投資于人的發展理念,加強社會管理,完善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
2.堅持統籌發展。實行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將人口數量、素質、結構等要素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形成城鄉一體、目標一致、相互銜接、良性互動的人口政策體系,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堅持均衡發展。確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理念,把握好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統籌兼顧人口數量、素質、結構、遷移等各要素之間的平衡互動,不斷拓展“大人口”工作格局,推進人口工作轉型升級。
4.堅持創新發展。深化推進綜合改革,不斷加強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能力創新和載體創新,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人口管理服務工作機制,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口服務管理體系。
?。ㄋ模┠繕巳蝿?BR> 1.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省總人口控制在8200萬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左右,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5左右。
2.人口素質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城鄉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達90%以上,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8‰以內。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繼續提高,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0/10萬以內,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以內,0-3歲兒童早期發展工作體系基本完善。群眾生殖健康水平全面改善,家庭保健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基本覆蓋。2015年,全省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歲。
3.人口結構動態優化。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低于115,重點地區出生人口性別比明顯下降。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法規,建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服務體系,社會化養老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老齡服務產業加快發展。
4.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引導人口適度集聚和有序流動,優化調控流動人口規模,促進人力資源在城鄉和區域之間有效配置,城市化率達到63%。
5.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形成體系?!按笕丝凇惫芾砉ぷ黧w系、全員人口信息系統、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機構建立健全。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體系全面建成,流動人口服務均等化基本覆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率達95%。構建符合省情的家庭福利政策體系,家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三、“十二五”人口發展的主要措施
?。ㄒ唬﹫猿钟媱澤緡?,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穩定低生育水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轉型,建立健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機制,重點抓好淮北地區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
健全完善政策。按照“總體穩定、城鄉統籌、逐步完善、平穩過渡”的要求,從形成城鄉一體的生育政策著手,積極穩妥地完善生育政策。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強風險監測防控。調整完善計劃生育、人力資源開發、男女平等促進、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引導人口有序流動遷移的政策措施,制定促進家庭發展、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方面的人口配套政策,形成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政策體系。
?。ǘ┐罅μ岣呷丝谒刭|,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本強省轉變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聯動、群眾參與”的優生促進工作機制,大力開展優生咨詢、均衡營養的宣傳指導,實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制度,完善出生缺陷一級、二級、三級干預體系,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重視對未婚人群、流動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務,加強0-3歲兒童早期發展的促進工作,抓好人口素質的第一道關口。
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基層醫療衛生和人口計生服務網絡,形成以預防為主、促進家庭健康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體系。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刂坪蜏p少傳染病、地方病的發生傳播,關注心理衛生和精神健康。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確保財政教育撥款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全社會教育投入增長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普及鞏固義務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兒童早期教育,加強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為老年人提供更多老有所學的機會。
加大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全面貫徹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學習型社會,重視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推行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做好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銜接。建立和完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中等職業教育和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實行補貼,加快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
提升城鄉居民文明道德素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推動誠信社會建設。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著力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氛圍。倡導文明、節儉的社會風尚,教育引導廣大市民形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
?。ㄈ┌l展婦女兒童事業,促進社會性別平等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建立健全促進男女平等的法規政策。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創建活動,加強新型人口文化的宣傳倡導,提高社會性別平等意識,逐步消除性別歧視。
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婦女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廣泛參與經濟建設的權力,使廣大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力,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加強婦女衛生保健和勞動保護。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尊重和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依法保護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改善兒童成長環境,提高兒童福利水平,促進兒童身心健康。
優化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將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管理內容,完善“責任明確、協調有力、治理有方”的綜合治理機制。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長的社會政策,加大對實行計劃生育女孩家庭的獎勵扶助。完善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法規政策,依法查處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全面推行出生人口實名登記制度,加強對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動態監測。
(四)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人口合理分布
優化人口分布。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統籌協調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國土利用的關系,構建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的政策框架,引導人口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經濟發展空間大的地區集聚遷移,實現人口合理分布、人力資源有效配置。
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深化戶籍管理、土地使用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大中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加大城市交通、水電氣供應、垃圾處理等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社會事業,改善人居環境,吸引人口合理集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拓展就業和人口發展空間,有序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民轉為城鎮居民。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和公共服務水平。
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制機制。把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納入流入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完善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探索實施有利于人口有序流動的政策措施,建立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省級轉移支付和以獎代投制度。加強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管理服務,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解決好流動人口就業、就醫、定居、社會保障以及子女受教育問題,切實關注農村留守人口生活狀況。
?。ㄎ澹┓e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完善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健全完善老年人養老、醫療、服務、福利、護理等法規體系。推進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導作用。加強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在居家養老方面的支持性服務功能建設,積極推進世代服務體系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體系轉型。
加快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探索老年護理保險制度,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穩定家庭養老功能,強化社區養老服務,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探索無子女老人、獨生子女父母和失去自理能力高齡老人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建立完善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強養老服務產業的服務標準、行業規范和管理制度建設,鼓勵國有、民營資本進入養老產業。制定實施扶持政策,加強老年人宜居環境建設,推廣適合子女、老人就近居住的公寓建設模式,開展養老社區的創建活動。
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實施積極的人口老齡化政策,健全完善退休制度,探索彈性退休年齡,延長人口紅利期。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延長老年人口健康年限。擴大培養老年人護理隊伍,建設養老服務職業化隊伍。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推進老年福利事業社會化。
?。┨岣呒彝グl展能力,夯實社會和諧穩定基礎
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政策。完善相關經濟社會政策,穩定家庭功能,在優生優育、子女成才、抵御風險、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養老保障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家庭發展能力的政策體系。加大對孤兒監護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受災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難家庭的扶持力度。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完善生育關懷制度,推進獎扶、特扶和一次性獎勵的提標擴面,將計劃生育節育手術并發癥三級以上人員納入計劃生育特別扶助范圍。免費為符合條件的育齡婦女提供再生育技術服務,研究出臺有利于促進計劃生育家庭成員就業、創業、勤勞致富的扶持政策。
增進家庭發展能力。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逐步建立惠及城鄉居民的家庭服務體系。加強家庭信息采集和管理,為制定實施家庭發展政策提供依據。探索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人口公共服務體系,開展新婚夫妻孕前優生、兒童早期發展、青春健康教育、生殖健康、老齡護理等服務指導。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大對家庭福利的支出扶持,改善消費預期,緩解家庭在生育、醫療、教育、住房和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提高家庭發展和抗風險能力,增進家庭福祉。
推進新型家庭文化建設。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家庭幸福安康。開展家庭文化理論研究,深化人口文化內涵。利用重大紀念日及人口計生工作重大活動等時機,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構建新型家庭文化。推進省級家庭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建設,鞏固和拓展宣傳陣地,推進人口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七)健全殘疾人保障和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增加對特殊困難殘疾人的生活補助。資助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加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將殘疾人基本康復醫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改善對殘疾人的服務,加大殘疾人康復中心和殘疾人托養機構建設力度,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
促進殘疾人就學就業。改善特殊學校教育辦學條件,資助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為殘疾人免費提供基本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等就業服務,完善殘疾人就業促進和保護政策措施,加強殘疾人就業援助,積極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公共就業崗位,提高殘疾人就業能力和水平。
四、“十二五”人口發展的重點工程
全面做好“十二五”人口發展工作,如期實現建設全國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先導區目標,必須組織實施人口工作重點工程建設,提升促進人口發展的支撐保障水平。
(一)人口素質提升工程
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在全省城鄉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人口部門牽頭、部門協作、社會支持”的出生缺陷風險三級干預體系,提高出生人口質量。健全完善嬰幼兒早期發展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覆蓋城鄉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作用,全面實施0-3歲兒童早期發展系列工程。更高水平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ǘ┤丝诤图彝ス卜阵w系建設工程
實施“世代服務”體系提質工程,將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拓展成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機構。加強城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流動人口服務均等化。實施全省城區世代服務體系建設工程,新建或改擴建13個省轄市、55個城區、23個流動人口超過10萬人的縣城和100個人口超過3萬人的流動人口集中居住點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形成城鄉一體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體系。大力開展國家級、省級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示范站創建活動,全面提高服務機構的技術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人口信息化“金人工程”
加強人口信息系統建設,完善江蘇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建立人口信息共建共享體系。與國家人口計生委“金人工程”相銜接,建立全省全員人口信息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的信息化管理。開發人口決策支持系統、業務應用系統、便民服務系統、公眾查詢系統,建立省、市、縣三級綜合信息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人口信息網絡全覆蓋。建立人口信息動態采集和更新機制,健全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全面實現人口管理和服務網上運行。強化人口信息咨政功能,探索建立人口安全預警預報制度,提升人口信息公共服務水平。
?。ㄋ模┝鲃尤丝谟媱澤卜站然こ?BR> 健全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省級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免費技術服務實現均等化。加強流入地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建設,加強流動人口集中居住點世代服務站(點)、流動服務車項目建設。建立健全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運行管理機制,加快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全員流動人口信息庫,實現全省和區域流動人口管理一盤棋。
(五)家庭能力建設工程
加強幸福家庭建設,建立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提高人口素質、促進性別平等、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家庭福利政策體系。實施幸福家庭健康促進工程,在孕前優生促進、科學育兒指導、青春健康援助、避孕節育服務、生殖健康篩查、不孕不育防治、老年健康保健、家庭營養指導等方面拓展服務職能,提高家庭成員生殖健康、優生優育和家庭保健的服務水平。全面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持續開展“百鎮千村萬戶”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家庭創業致富、優生優育、助困養老、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六)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工程
切實維護婦女在參政、就業、創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全面促進婦女事業發展。加強性別比綜合治理,促進男女性別平等。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建立完善有利于女孩家庭的利益導向政策,為女孩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建立人口計生、衛生、公安等部門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協作機制和信息聯動機制,加大打擊“兩非”力度,嚴厲查處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加強孕期保健、服務和監測,切實保障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ㄆ撸B老促進工程
不斷提高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加強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大力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建立資金保障和服務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務和選擇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立高齡老人尊老金、無子女和失能高齡老人養老服務補貼、老年護理補貼制度。完善計劃生育家庭養老優先優惠政策,建立獨生子女父母獎扶特扶金動態增長機制,保障計劃生育傷殘死亡家庭老年父母優先進入養老服務機構。
五、建立健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體制機制
“十二五”期間,要提高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工作水平,實現人口發展目標任務,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人口工作體制機制。
?。ㄒ唬┩晟平y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組織領導體制
建立健全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領導機制、協調機制、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擺到重要議事日程,把人口發展戰略和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人口工作納入全局工作總體部署。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明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部門職責,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度。把各級落實人口發展目標情況納入政績考核、重大事項督查范圍,堅持實行問責。建立完善對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市、區)創建活動。
?。ǘ┙⒔y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綜合協調體制
針對流動人口大量增加的新情況,按照“大人口”工作思路,從人口管理體制改革入手,撤銷外來人口管理服務臨時機構,在政府建立綜合性的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部門,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在人口管理服務工作中的職責。強化部門統籌,建立公安、民政、衛生等部門共建共享的人口基礎信息數據庫和公共信息平臺。探索建立以流動人口流入地管理為主、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考核的制度。加強城市人口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城鄉人口網格化管理、均等化服務、市民化待遇,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和安居樂業。
?。ㄈ┩七M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策機制
將人口發展規劃納入江蘇“十二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人口規劃對其他行業規劃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建立健全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法制體系,完善人口發展的地方法規規章。建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長效機制,深入研究人口發展與社會管理、公共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問題。建立人口預警機制和人口評估制度,在重大經濟社會政策實施和重大項目建設以前,開展對人口發展影響的綜合評價,推動經濟社會政策與人口發展政策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四)深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利益導向機制
推進利益導向機制向利益保障機制延伸,全面兌現對獨生子女父母的法定獎勵,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別扶助、企業退休職工一次性獎勵制度,健全城鎮無業人員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制度,形成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體”的獎扶體系,讓實行計劃生育的群眾優先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統籌協調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就業培訓、征地補償、社會救助等政策與計劃生育政策的銜接工作。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制度,繼續開展生育關懷活動,多渠道籌集資金,做大公益金規模,加強對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的扶助。
?。ㄎ澹┙∪y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投入保障機制
樹立優先投資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加大對科技、教育、衛生、計劃生育、就業、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等人口發展及家庭福利的投入力度。健全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投入保障機制,確保人口和計劃生育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十二五”期末,人口和計劃生育人均事業經費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穩定增長、分類保障、分級負擔的投入保障機制,確保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獎勵扶助經費動態調整機制,實行獎扶經費與人口計生事業經常性經費分項列支。建立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流入人口集聚地區的轉移支付和重點項目投入力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人口發展領域,動員社會資源參與人口工作。
(六)切實做好規劃實施的考核評估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人口發展規劃。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發展戰略、重點措施與工程項目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以本規劃為基本依據,制定和實施相關年度計劃。各地、各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職責范圍,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實施方案。通過規劃引領項目實施,依托項目促進規劃任務的全面落實。省人口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對人口發展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評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加強部門人口信息交流,對規劃實施進行動態監測與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每年向省人民政府報告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在“十二五”中期和期末,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定期組織對規劃實施情況的檢查,促進規劃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