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全省“12345”
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
蘇政辦發〔2012〕48號 2012年3月10日
各市、縣(市)人民政府,省有關部門:
“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是創新政務服務、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載體,是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省“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省轄市基本實現全覆蓋,縣(市)覆蓋率近30%,“12345”已經成為我省政務服務的亮點和品牌。但是,各地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少數地區覆蓋范圍不廣、服務資源整合力度不大、管理運行機制不夠健全,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為加快推進全省“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實施意見》(蘇辦發〔2011〕56號)精神,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整合政府各部門和具有公共服務職能的企事業單位服務電話、相關網絡資源,建立上下聯動、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辦理咨詢、建議、求助、投訴舉報等公共服務事項,服務范圍基本覆蓋政府公共服務的全部領域,為公眾提供24小時全方位、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公眾滿意度。
二、工作目標
著力提高省轄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規范化水平,重點推進縣級“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市轄區平臺可以納入省轄市平臺)建設,到2012年底,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全省聯網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將“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納入同級行政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的運行模式,力爭用2-3年時間形成“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與行政(便民)服務平臺、政風行風熱線等對接聯動的政務服務格局。
三、基本原則
(一)便民利民、規范高效。把服務群眾、方便群眾作為“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擴大服務范圍,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規范服務內容,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強化督查落實,努力讓群眾享受規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將“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納入服務型政府建設總體規劃,與構建政務服務體系、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工作統一部署、統籌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服務范圍,既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群眾實際需求相適應。
(三)資源整合、平臺統一。切實加大政府部門服務熱線、公共服務電話、短信和網絡等服務資源的整合力度,將“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政府部門對外服務的統一窗口;建立與“110”、“120”等政府專門熱線以及“114”、“96296”等非政府類服務熱線的聯通協作機制,不斷擴大服務范圍。
四、建設規范
堅持把“12345”作為統一的政府服務電話號碼,整合政府各部門及非政府類服務熱線;建立統一受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限時辦結、及時反饋、服務對象評價的運行機制,健全前臺受理、后臺辦理、督查督辦、考核問責等機制;明確平臺受理范圍,主要是咨詢、建議、求助、投訴舉報等公共服務,各地可結合實際不斷拓展;安排能滿足工作需要的固定場地和設備,配有相應數量的話務員和工作人員,電話、短信、網絡24小時人工接聽或在線運行,電話前臺人工接通率達90%以上;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包括聯席會議、領導接聽日、部門輪值、輿情分析、情況通報等方面制度,規范平臺運行。
五、保障措施
各地要充分認識“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抓、紀檢監察機關協調推動、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指定專門管理機構,明確職責任務,配備相應工作人員,其必要工作經費和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施定期報告、通報和督查考核制度,各市及時上報“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展情況,紀檢監察機關和有關部門合力抓好督查落實,并將平臺建設和運行情況納入對各地的績效考核內容。切實加強宣傳發動,引導公眾參與,擴大“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社會影響力。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著力提高全省“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整體水平,不斷開創我省政務服務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