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發〔2013〕57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2012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全省各地積極應對,攻堅克難,對外貿易保持了總體穩定。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為充分發揮外貿對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作用,現就做好當前外貿工作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認識,在推進轉型升級中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今年以來,我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外貿發展的壓力加大。一季度,我省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1.5%,低于全年5%的增長目標。
外貿穩定增長事關全省發展大局。各地、各有關部門必須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正確處理穩增長和促轉型、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進一步鞏固穩的基礎、強化進的導向,咬定目標不放松,一著不讓抓落實,在推進轉型升級中保持外貿穩定增長。要充分認識當前外貿發展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長期性,切實增強外貿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深入地分析影響外貿發展的各種因素,加強對進出口企業經營情況的監測,及時掌握重點企業經營成本、訂單轉移、產能轉移、市場份額變化情況,果斷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千方百計穩定外貿增長,不斷鞏固和發展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二、咬定發展目標,大力推動外貿保存量、擴增量、促轉型
2013年,全省外貿要堅持全年增長5%的目標不動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主攻難點,努力做到“位次不后移、份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
蘇南地區是全省外貿主陣地。要充分利用規劃建設蘇南現代化示范區的戰略機遇,按照穩中求進的要求,在穩定存量中努力擴大增量、促進轉型。近期,蘇南各地要針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進行重點調研、重點服務,認真聽取企業訴求,創新理念、思路、服務,狠抓重大項目招商和建設,促進重大項目早落戶、早投產、早實現出口,同時,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產品規模化、傳統產業出口產品高端化,不斷提高對外貿易質量和水平,為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爭作貢獻。
蘇中、蘇北地區是全省外貿生力軍。近年來,蘇中、蘇北地區外貿發展較快,后發優勢明顯,增長潛力很大。下一步,蘇中、蘇北地區要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合理利用財稅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出口主體,同時,加大對各類園區、出口基地的支持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增量投資。省各有關部門對蘇中、蘇北地區外貿發展要傾力支持,在土地、融資、用工、財稅等方面給予傾斜,特別是對落戶的一些重大項目,可以按照“一項一策”研究采取特殊政策,充分發揮龍頭示范作用,加快產業集聚,完善功能配套,努力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三、落實政策措施,努力營造有利于外貿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49號)、《省政府關于進一步穩定外貿增長促進外經貿轉型升級的意見》(蘇政發〔2012〕1號)精神,進一步改進作風,創新舉措,送政策上門、送信息上門、送服務上門,全力支持企業抓訂單、拓市場、調結構,不斷提高外貿發展質量和效益。
(一)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實行“先退稅后核銷”,加快推進稅庫銀聯網,讓更多出口企業及時取得退稅資金。加快電子口岸建設,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規范和減少進出口環節收費。對企業參加境內外綜合性展會和各類知名品牌展(博)覽會的攤位費、展品運輸費,最高可給予100%補貼。簡化銀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手續和審核單證流程,便利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積極爭取在蘇南地區開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運營便利化試點,提升企業資金運營效益。
(二)加強貿易融資和保險服務。強化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溝通合作,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保險資源與海外資源優勢,為重點企業提供個性化、全方位、多維度的金融保險服務方案,優化企業“走出去”投融資環境。引導商業銀行對有訂單、有效益、符合審慎信貸條件的出口企業加大放貸力度。
(三)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繼續加大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進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出臺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幫助廣大企業大膽開拓市場、搶抓訂單、防范風險。2013年,省商務發展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規模要達到100億,受益中小微企業力爭達到1000家,支持小微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達到4000家。加快落實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的政策。
(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財政繼續加大對外貿發展的支持力度,各地也要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總結完善省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切塊、免申報等資金管理辦法,優化方向,簡化手續,加快撥付,同時加強審計監督和績效評估。各地要切實用好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按“一市一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思路全力穩定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進出口,集中力量解決影響當前外貿發展的突出問題。
(五)發揮平臺載體作用。進一步支持出口基地、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完善功能,在搭建公共平臺、培育外貿經營主體、推廣區域品牌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進一步提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土地利用效率,積極發展保稅物流、倉儲、國際分撥等新型業務,探索開展離岸貿易等新業態,做大保稅貿易總量。充分發揮張家港保稅港區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蘇州工業園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功能優勢,支持沿海、沿江港口建設大宗商品進口集散地。支持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實驗區建設。辦好中國(昆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努力打造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貿易平臺。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通知精神,結合各自實際,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分解目標任務,狠抓推進落實,努力實現外貿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應有貢獻。本通知貫徹情況,請及時報送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