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4-07-06 11:01 字體:[ ]

蘇政辦發〔2014〕55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城市供水安全工作,切實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不斷強化保障供水安全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
  近年來,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部署要求,大力推進城鄉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供水管網、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部分地區已率先實現城鄉統籌區域供水,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地處長江、淮河下游,水環境容易受到上游客水污染,加上工業生產、城鎮生活、農業面源、漁業畜禽養殖等產生的污染,船舶運輸、沿江倉儲危化物等可能引起的突發污染,導致全省水環境復雜、敏感、脆弱,供水安全保障壓力非常大。從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看,蘇中、蘇北地區部分城市供水設施老化,技術人員和管理力量薄弱;部分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尚未建成,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亟需改造,應對突發污染的能力不足。今年以來,我省淮河、長江流域發生多起水源突發污染影響城市供水安全的事件,給城鄉飲用水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供水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保障供水安全作為各級政府最重要、最基本的職責之一,增強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經費,切實把供水安全工作抓緊抓牢、抓實抓好。
  二、大力推進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水源地保護與水廠運行監管并舉,供水設施適度超前發展與構建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同步,供水管網改造與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全面推進,加快構建“水源達標、備用水源、深度處理、嚴密檢測、預警應急”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努力實現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突發水污染事故有效防范、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確保“不合格的水不出廠、不達標的水不進管網”,讓居民喝上清潔水、安全水、放心水。
  (一)加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整治力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要全面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加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快實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縣以上城市主要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任務。落實最嚴格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措施,保證原水水質穩定達標。全面排查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環境問題,對匯入水源地主要干支流河道周邊污染源加強監控,對一二級保護區內的污染源依法予以取締,對保護區外可能影響水源地安全的污染源要限期整治到位。加大對流動污染源、危化品運輸車船及倉儲碼頭的監管,防止突發水污染事件發生。保持高壓態勢,遏制偷排行為,嚴懲造成污染的單位或個人,增加違法偷排成本。建立完善水源地保護區內外巡查工作機制,擴大巡查范圍,加密巡查頻次。各地要開展水源地污染風險評價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應急供水方案,確保城市應急供水水量和水質安全。
  (二)加快實現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全覆蓋。各地要按照《江蘇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評價考核標準》確定的應急備用水源等級分類要求,加快推進不同水系或相對獨立控制取水的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盡快形成“雙重水源、雙重保障”能力。未建成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的城市,必須加快建設步伐,力爭在2015年前全面建成。已建成應急備用水源的城市,要從水源的相對獨立性、水質狀況、啟用條件、替代能力等方面開展安全保障評價,提高應急備用水源安全保障水平。
  (三)全面推進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建設改造。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深度處理工作力度,加快改造步伐,變“深度”處理為“常規”處理,提高安全供水能力,努力實現從供“合格水”向供“優質水”的轉變。實施深度處理改造要區分輕重緩急,堅持分步實施、急用先行的原則,全省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完成改造任務。其中,用2年時間完成里下河、通榆河沿線的城市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2017年年底前,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城市自來水廠全面完成深度處理工藝改造。新建水廠一律達到深度處理要求,實現優質供水。各地要根據水源水質特點和現有水廠條件,合理選擇切合當地實際的深度處理改造工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要抓緊制定深度處理運行管理規程,加強對供水企業技術骨干的培訓,確保深度處理工作科學有序推進。
  (四)切實加強城市供水水質檢測監測。各地要按照《江蘇省城市供水企業水質檢測實驗室等級能力建設指導手冊》要求,加強水質檢測能力建設,201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供水企業中心化驗室等級能力評定工作。完善城市供水企業的班組、水廠化驗室、中心化驗室三級檢測制度,建立以水質為核心的質量監管體系。加密取水口原水和生產工藝過程水的水質檢測,執行嚴于國家標準的檢測標準,每小時檢測臭和味、色度、溶解氧、PH值等指標。供水企業要針對特征污染因子,安裝水質在線監測儀器和設備。
  (五)進一步提升突發污染預警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水源水質監測預警部門聯動機制,實現建設(供水)部門和城市供水企業與環保、水利、海事等部門原水水質、水文監測數據聯網和突發船舶運輸污染事故信息共享,做到延伸監測、提前預警、及時處置。環保部門要會同水利、海事、建設(供水)等部門和城市供水企業,定期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統周邊污染評估,篩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風險因素,明確污染風險物質、類別和等級。建設(供水)等部門要加強水處理工藝、參數的試驗研究并落實有效應對措施。環保、水利等部門要在取水口上游一定距離設置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點,并與相關部門和供水企業中心控制室實現聯網共享,隨時掌握水源水質變化狀況。各地要盡快建成應急藥劑自動投加裝置,做好在線監測儀器、應急處理設備的維護保養和物資儲備等工作。建立城市供水應急處置專家庫,完善供水應急預案并做好演練,沿江各地要加強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
  (六)重視做好供水設施安保工作。堅持人技結合、內外結合加強安全保衛,嚴防不法分子人為破壞。供水企業要實行最嚴格的安保制度,明確領導責任,落實巡查制度,真正把安保工作落到實處。嚴格按照《江蘇省城市公共供水行業反恐怖防范標準》要求,加強巡查和保衛,對生產關鍵工序設施設備嚴加防范,取水頭部、加氯間、出廠水總管、增壓泵站、二次供水設施和過河過橋的管道等重要設施要防投毒、防破壞、防爆炸。對存在生產和施工混雜的廠區,要實行有效隔離,杜絕無關人員進入生產區。
  三、努力為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一)提高組織程度。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堅持把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加快形成區域全覆蓋、管理全過程的供水安全保障監管體制。建設(供水)部門要加強對城市供水安全的監督管理,督促各地做好深度處理建設改造、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環保部門要加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整治力度,嚴查影響供水安全的各類污染源,優化水源地及上游河道水質監測點布局,不斷提升有機污染物等特征因子分析能力和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控預警能力;交通海事部門要抓好通航水域船舶防污監督管理,交通港口部門要做好油品危化品運輸倉儲環節的隱患整治,及時通報突發事故相關信息;水利部門要牽頭組織各地加快推進水源地達標建設,提高水源水質達標率,保障水源地水量供給;衛生計生部門要根據法律法規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加強飲用水水質檢測能力建設,強化飲用水衛生安全監督監測,有效控制因飲用水引起的重大傳染病、飲水中毒事件發生。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水源地達標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及自來水深度處理建設改造。省財政安排資金,對蘇中、蘇北地區水廠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改造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一定支持。加快建立合理的城市供水價格形成和調整機制,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戶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和高耗水行業的差別水價政策。完成自來水深度處理改造的城市,制定供水價格時如未考慮深度處理工藝運行成本,可將其成本納入城市供水價格,按照“優水優價”原則,合理調整水價。
  (三)嚴格督查考核。加強對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督促檢查,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立即進行專項整治并掛牌督辦;對威脅水源安全的污染源,要堅決予以取締和關閉。建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考核,從應急備用水源情況、水質檢測能力、應急響應處置能力、水廠硬件設施、規范化管理情況等方面開展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7月6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