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江蘇省人民政府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報告
時間:2017-03-31 10:02 字號:默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江蘇省人民政府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報告》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以發布。

  一、2016年政府信息公開情況

  2016年,江蘇省全面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6〕19號)要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大力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著力推動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公開,加快建設政務公開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創新公開方式,優化政府服務,增強企業和群眾體驗,公開質效明顯提升,在助推“放管服”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公開力度明顯加大

  按照中辦發8號文件和蘇辦發45號文件總體部署,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把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擺上重要位置,大力推動政務公開向行政權力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延伸,公開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政務服務的廣度深度得到進一步拓展。

  重大決策部署第一時間權威發布。對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和重要會議,第一時間通過省政府網站、新華日報、江蘇衛視、中國江蘇網以及微訊江蘇、交匯點、荔枝新聞客戶端等渠道向社會發布。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布了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1+5+1”政策意見,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圍繞經濟發展政策創新,及時公開了“一中心一基地”建設、蘇北振興、沿海地區發展、沿東隴海線經濟帶建設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政策措施,增創江蘇新的發展優勢;圍繞突破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及時公布了利用外資“八聚焦八提升”行動計劃、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實施意見、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實施意見;圍繞擴大民間資本投資,及時向社會發布江蘇省2016年第一批PPP入庫項目131個、總投資2101億元,公開2016年度省級試點項目57個、總投資1229億元。對公開的重大政策,及時進行解讀,制作發布了《“十三五”規劃出爐記》動畫視頻,開展了“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編印了《涉企政策摘要匯編》、“營改增”知識問答手冊等,提高了政策知曉度,放大了政策實施效果。

  重要改革舉措及時與社會“見面”。省政府全年發布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709項,占原有審批事項79.8%,提前完成本屆政府目標。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權力清單標準化,初步確認省級行政權力事項4989項,市級7025項,縣級7037項,其中,省市縣三級共有行政權力事項4055項,實現行政權力“三級四同”(省市縣三級權力名稱、類型、依據、編碼相同),并在網上公開發布,接受群眾監督。初步建立了“1主7輔”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體系,先后出臺了社會法人、自然人失信懲戒辦法,打造了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完善了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初步形成了以信用監管為基礎,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五位一體”綜合監管體系,用公開透明驅逐“劣幣”。去年全年各類平臺線上訪問量超過14億次,服務窗口出具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報告2557份,為企業提供信用審查服務112批次,涉及企業2.5萬家。發布387項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建立“一表兩清單、兩庫一平臺”的“雙隨機”抽查機制。

  重點領域公開逐步向“深水區”邁進。率先發布了預決算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在國家規定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公開范圍,增加了專項資金信息和政府采購信息公開,試點公開了預算績效信息和資產信息。建立了全省統一、終端覆蓋市縣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統一發布交易信息、主體信息、專家信息、信用信息,提供訂閱、推送等定制式服務。開設“江蘇省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發布平臺,每月公開國控重點污染源超標企業名單,每季度公開監督監測情況,曝光典型環境違法案件6批52起。公布2300多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開竣工情況,對23.8萬戶保障房分配信息進行公開。發布全省國有產權掛牌轉讓信息377宗,公布各類財務指標,全面反映監管企業運行情況。向全社會公示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等3000余項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徐州市按照“四統一、一分清”要求,專門建立了預決算公開統一平臺。南通市率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47篇次。泰州市編印《2016年涉農價、費公示表》,在轄區鄉鎮、行政村常年公示。

  民生服務信息及早讓群眾知道。實現全民參保登記網上服務,全省所有參保人員均可登錄省統一公共服務平臺,查詢個人基本信息、就業信息、參保記錄等信息,全年累計查詢203.2萬人次。實行特殊類招生信息考生所在中學、入選高校、省教育網站及教育部“陽光高考”四級公示制度,全年累計公示各類特殊類考生13.2萬人次。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劃片工作程序、內容、結果及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入學流程、證件要求和辦理方式公開。推出醫療導診、資訊信息、檢驗檢查結果實時推送、專家互動和在線支付,推動醫療服務信息精準“投放”。及時公開食品藥品抽檢信息,發布79期食品監督抽檢公告、5期藥品質量公告、2期醫療器械質量公告、12期違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公告。在全國率先形成5天區域預報、48小時城市預報能力。揚州市開展精準扶貧,在17444個村民小組張貼公告19455份,召開村民代表會議1127次,41226名村民代表參加了民主評議。

  (二)平臺建設扎實推進

  積極順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要求,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整合服務資源,推動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一張網”平臺建設初具雛形。今年1月24日,江蘇政務服務“一張網”上線試運行,基本建成了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門戶,為全省群眾和企業提供“不打烊”的在線辦事服務。“一張網”按“個人服務、法人服務、服務一站通”三大類,集納了全省9萬多項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服務渠道;上線了3.6萬項政府服務,匯聚了28個條線、17類專題共10萬項便民服務資源,為公眾提供指南類、辦理類、名錄類、公告類等服務內容。集成了近8萬多個辦事場所和服務場館信息,為群眾網上辦事提供智能指引。13個市在“支付寶城市服務”開通了398個便民服務,訪問量達630萬。開通了支付寶繳納省本級非稅收入和全省道路交通違法罰款,目前全省20.6萬支付寶用戶綁定了機動車,繳納罰款98萬筆、1.02億元,查詢量近8000萬人次。建成了全省政府網上辦事和公共服務資源移動客戶端,上線了信用信息查詢、車輛違法繳費、全民參保查詢等26個熱點應用。

  “江蘇12345在線”順利推進。“江蘇12345在線”作為全國首家省市縣全面覆蓋、統一聯動的在線服務平臺,于今年1月24日正式上線運行。平臺聯通13個市、90家省級部門,實現全省1個號碼對外提供服務,開通了網站、微博、微信、APP等全媒體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7×24小時的辦事、咨詢、效能監督等在線服務。截止目前,全省12345在線平臺受理群眾和企業訴求146.2萬件,其中省級平臺受理群眾和企業訴求4366件,服務滿意率9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根據數據顯示,通過互聯網渠道提交的訴求達到45.6%,接近省級平臺訴求總量的一半,特別是微信在互聯網渠道“一枝獨秀”,彰顯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旺盛生命力。

  多項“互聯網+政務服務”成效明顯。“我的南京”實名用戶超過150萬,成為全國“互聯網+公共服務”的品牌,平臺推出了個人社保、公積金、個稅、車輛、駕照、醫檢報告、政務辦理、民生等多個方面服務,實現了智能交通、綠色出行、智慧醫療、智慧旅游等應用,促進了政府服務和管理創新的新政務模式。江蘇工商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程電子化登記試點,實現企業登記全程在線,不見面、零跑動,全省共辦理全程電子化登記17.88萬戶,發放電子營業執照33.53萬份,與工、農、中、建、招商、江蘇等6家銀行2000個網點合作,推出工商登記代辦服務。江蘇國稅電子稅務局是全國首批“互聯網+稅務”示范建設項目,推出890項在線服務功能,實現了90%的涉稅業務線上全程辦理,平臺穩居百度同類搜索第一位,月度固定用戶量超700萬,日均瀏覽量超80萬。江蘇公安“微警務”平臺在全國是獨創、首創,推出了戶口、身份證、機動車、出入境、報警求助等在線服務65項,集群關注量超過2166萬人,被稱為手機上的“戶籍室”、指尖上的“車管所”、隨身帶的“110”、E時代的“辦證廳”。

  政府網站評估監管成為常態。督促引導縣級政府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網站向上級平臺整合遷移,截至2016年底,共遷移整合基層政府網站1978家、省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網站21家,全省運行政府網站總數下降至目前的2427家,減少45.2%。南京、無錫、蘇州、淮安、泰州、宿遷等市已基本完成基層政府網站整合遷移工作。加大對省市兩級政府網站季度抽查力度,按照每季度不低于10%的比例對全省運行政府網站進行隨機抽查,每季度抽查比例不低于運行政府網站總數的25%,國辦第三次通報中,我省政府網站抽查合格率為95%,環比提高5.8%。在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學院組織的2016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我省7個設區市政府門戶網站獲得良好以上等次,全國4個優秀設區市政府門戶網站中,我省占得2席。

  (三)政府服務不斷優化

  把政策解讀回應作為政務公開的核心內容,多頻次、多渠道、多形式對政策進行闡釋,主動回應重大輿論關切,及時準確的將政策意圖傳遞給市場和企業,引導社會預期,增強社會公眾對政策的理解和對經濟發展的信心。

  政策發布解讀更加靈活多元。省政府全年舉辦新聞發布活動40余場,各地各部門年均召開新聞發布11場,書面發布213篇,接受采訪58次,官網發布9378條,微博微信3322條。省民政廳主要負責人多次出席新聞發布會、接受新聞媒體采訪,主動發布信息,詮釋政策。淮安市在線訪談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率100%。徐州市形成了1個市級專家庫、39個部門專家426人的專家隊伍。省政府辦公廳聯合17家省級部門編印《“政”在你身邊——民生熱點300問》政策讀本,精心選取教育、民政、健康、創業、稅收、工商等16大類347個民生熱點,形成了一本綜合、跨界的“政策大全”;在13個設區市、83個縣(市、區)100家圖書館同步舉行贈市民暨政策解讀咨詢活動;在省政府網站、中江網、交匯點、江蘇微訊等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推出電子版,方便用戶下載使用,讓老百姓更充分了解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使政策更好地利企便民。

  回應社會關切更加主動積極。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網絡發言人制度,對廣泛關注的政策熱點,主動公開回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及時權威發布。南京市重點圍繞城市建設、教育改革、房地產調控等熱點政策及時回應了公眾的重大關切。“6.23”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發生后,省民政廳第一時間發布災情最新數據和救災應急預警響應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救災款物調撥及使用管理情況。省人社圍繞就業創業政策落實,策劃第三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北大清華專項引才等各類活動30余場,刊發各類報道逾400篇,人社12333平臺全年服務總量達1315萬人次,回訪滿意率96%以上。鹽城市針對返鄉創業熱潮,定制了“返鄉創業大禮包”1萬份。省地稅局每季度定期在省內主流媒體刊登“國地稅稅收熱點咨詢問題”專版,共回應240個熱點問題。金融辦開設“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欄目,向廣大群眾宣傳如何辨別非法保險、集資、證券期貨的新手段、新花樣。

  政務新媒體發展更具特色活力。越來越多的地方部門把政務新媒體作為政策發布解讀回應的主陣地,深耕信息內容,厚植服務品質,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靈活多樣的品牌。如司法廳的“法潤江蘇”、文化廳的“精彩江蘇”、交通廳的“暢行江蘇”、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書香江蘇”脫穎而出,凸顯更加人性化、特色化的政府形象。省教育考試院推出“考啦博士”和“萱萱姐姐”卡通形象,用生動活潑的圖解形式發布解讀招考政策,微信閱讀量最高達233萬次。南京市政務新媒體信息公開數同比上升70%。“掌上南通”“南通發布”兩微一端平臺,覆蓋“市縣鎮”三級,用戶達100多萬。淮安市省內首個推出《政府公報》手機APP,網絡訪問量已達16萬余次。中國天氣江蘇站日均訪問量130萬人次,穩居全國前三。

  公眾互動參與更加開放親民。南通市舉辦全國首屆“食安杯”漫畫大賽,把“硬”政策轉化為“軟”產品。宿遷市推出常務會議在“網上宿遷”進行網絡全程直播,同步開放微評論功能,引導公眾主動參與。鹽城市開展了“‘兩會’,我向市長提建議”、“我參與我得益”2016年20件民生實事天天“獎”、高鐵建設有獎隨手拍等活動,吸引群眾關注支持政府工作。省人社廳設置“民意調查”專欄,通過“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情況調查”等活動,對關注度高的就業、養老、醫療等民生問題進行民意調查,搜集民情民意,改進政府工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圍繞《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政策,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知識競賽活動。省監獄管理局開展了第三次“社會看監獄”活動,邀請知名網站版主、大學師生參觀江寧監獄,現場回答網友提問。司法廳組織“美好城市、法律相伴”網絡簽名活動,吸引了230多萬網民參與。

  依申請公開更加扎實規范。全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9410件,同比下降4.7%。從申請來源看,黨政機關申請1166件,同比增長444%,社會團體申請174件,企業申請3093件,宣傳媒體申請177件,科研院校申請208件,公民申請24014件。從申請渠道看,信函、當面、網絡是主要申請形式,申請量分別為12281件、7339件、9373件,網絡申請占比31.9%,比去年多出10個百分點,互聯網申請渠道作用日益凸顯。從辦理情況看,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4116件,同意公開12900件,部分公開1126件;此外不予公開1599件,占總數5.4%,與去年基本持平。2016年,各級行政機關對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未收取檢索、復印、郵寄等費用。全年受理行政復議2254件、行政訴訟2098件,因依申請公開導致的復議訴訟現象有所緩和,行政訴訟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1634件,占77.9%,被依法糾錯193件。

  (四)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中辦發8號文件開啟了政務公開的“元年”,我省把強化政務公開制度安排作為重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努力構建“有頂、有梁、有柱”的制度框架,推動政務公開在制度化、規范化軌道運行。

  強化了頂層設計。2016年,李強書記、石泰峰省長分別主持召開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和省政府第8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蘇辦發〔2016〕45號)。從政務公開體系、政府數據開放、“互聯網+政務服務”、公眾參與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政務服務初步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線解決”、基本公共服務事項80%可在網上辦理、熱線服務公眾滿意率95%以上等一系列量化目標任務。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分工,由黃莉新常務副省長分管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省長分工并對外公布。

  完善了制度體系。對省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調整,由黃莉新常務副省長擔任組長,王奇秘書長等擔任副組長,負責協調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重大事項。制定了加強和規范文件發布有關制度,明確要求公文辦理要明確公開屬性,隨同公文一同審批;建立了政策文件與政策解讀材料政府常務會議同步審議機制;成立了95名專家組成的省政府信息公開和新聞發布專家庫,制定了《專家庫管理使用辦法》;建立了政務公開教育培訓制度,與省委宣傳部聯合舉辦了2016全省黨委政府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確立了省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對信息發布的范圍、內容、程序、問題報告、應急值守等做出了細化規定。徐州新沂市開展了“政務公開負面清單”試點,逐步積累經驗,擴大試點。

  加強了機制保障。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各設區市普遍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整合,加強了專門機構建設,充實了力量資源,南京、常州、蘇州、揚州市和省教育廳、環保廳、公安廳新設立了政務公開專門機構,為工作進一步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首次聯合上海政法學院開展政務公開第三方評估,從評估反饋情況來看,全省13個市基本都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了績效考核體系,權重有所增加,大部分省級部門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了本部門考核范圍,全省政務公開監督考核的機制化基本建立。開展了政府網站績效考核評估,將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季度抽查、中國政府網“我為政府網站找錯”監督舉報以及政府網站日常檢查等情況納入政府網站績效考核體系。

  2016年,我省政務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還存在著“短板”和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政務公開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重要性、全局性認識不到位,仍將其作為一項事務性工作,沒有從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高度來認識和推進。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操作系統”,相比之下,政府表現得“轉身難、轉身慢”,沒有更好地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發展,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增進政民互動;政務公開的質量和實效不夠,政策解讀有待拓展,回應存在“模式化、敷衍化”現象。一些地方和部門雖然建了網上平臺,但服務事項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辦理率不高,群眾“找不到、看不懂、不愿用”。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切實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重點

  2017年,我省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改革發展大局,加大政務發布、政策解讀、輿情回應力度,創新公開方式,擴大開放參與,把政務公開工作持續向縱深推進,助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工作大局。重點抓好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制度安排。將2017年作為政務公開的制度建設年,抓緊制定各項政務公開制度,把政務公開要求“嵌入”到公文辦理、會議舉行、行政審批、執法監督和政務服務各個環節。實行清單管理,加快建設各領域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目錄體系,明確公開的主體、內容、時限、方式等,以制度規范引領政務公開。

  二是抓好解讀回應。進一步加大政策發布解讀力度,主動回應重大輿論關切,及時準確的將政策意圖傳遞給市場和企業,引導社會預期,增強社會公眾對政策的理解和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強化“江蘇12345在線”的服務能力建設,發揮平臺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做好政策解釋宣傳,及時解決群眾和企業訴求,以微創新理念推動服務提升、功能完善,持續迭代升級,把“江蘇12345在線”打造成群眾辦事“零距離”、企業服務“零障礙”的綜合服務平臺。

  三是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緊扣群眾和企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以啃硬骨頭的決心和勇氣,加速建設政務服務“一張網”,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整合服務資源,推動服務事項網上辦理。今年底前,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能在線辦理。

  四是強化議題設置。圍繞重大改革措施、重點工作部署、經濟發展形勢、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結合輿論關注和群眾關切,積極策劃,主動出擊,多方設置議題,把政府工作向群眾講清楚、講透徹,讓群眾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政府工作,增強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

  本報告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編制,報告所列數據統計期限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本報告的電子版可在“中國江蘇”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js.gov.cn)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下載。

 

附件1

江蘇省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統 計 指 標

單位

統計數

    一、主動公開情況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3870012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25015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30885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11643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3114886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664954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408243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494983

    二、回應解讀情況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453301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3447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955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2870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882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16143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156059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337218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一)收到申請數

29410

        1.當面申請數

7339

        2.傳真申請數

417

        3.網絡申請數

9373

        4.信函申請數

12281

    (二)申請辦結數

28939

        1.按時辦結數

28336

        2.延期辦結數

603

    (三)申請答復數

28939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4116

        2.同意公開答復數

12900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1126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1599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53

                 涉及商業秘密

102

                 涉及個人隱私

49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

                 穩定

7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1075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313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3368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3511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1250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1069

    四、行政復議數量

2254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1634

    (二)被依法糾錯數

192

    (三)其他情形數

428

    五、行政訴訟數量

2098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1329

    (二)被依法糾錯數

193

    (三)其他情形數

576

    六、舉報投訴數量

12051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萬元

0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2127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4081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7093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1460

     2.兼職人員數

5633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萬元

2507.54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1876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1469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人次

80565

  

附件2

江蘇省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來源統計表

 

申請來源

申請數(件)

占比(%

一、黨政機關

 1166

 3.96

二、社會團體(含公益組織)

 174

 0.59

三、企業

 3093

 10.52

四、宣傳媒體

 177

 0.6

五、科研院校

 208

 0.71

六、公民

  24014

 81.65

其中:律師

  547 

 1.86

  科研人員

 594

 2.02

  媒體從業人員

 175

 0.6

七、其他

 578

 1.97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總數

 29410

10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