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辦發〔2018〕29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3月28日
江蘇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
為進一步完善我省科技獎勵制度,高質量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17〕55號)以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印發〈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制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科獎字〔2017〕43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并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圍繞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革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優化公開公平公正的評獎機制,構建既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又適應我國國情和江蘇特點的科技獎勵體系,大力弘揚求真務實、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營造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形成全社會積極支持、科技人員踴躍參與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為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增添強大動力和活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聚力創新。圍繞全省經濟社會建設特別是創新驅動發展全局,改進完善科技獎勵工作,更好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形成推動科技發展的激勵機制和強大合力,為建設科技強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服務。
——激勵自主創新。以激勵自主創新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獎勵實現技術突破的原創性成果、帶動產業升級的應用性成果、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科學發現,以及顯著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科技成果,獎勵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增強科技人員的榮譽感使命感,激發創新內生動力。
——突出應用導向。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為目標,以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產業技術創新和社會發展創新為重點,鼓勵科技人員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重大需求,求真務實、潛心研究,勇攀科技高峰。
——堅持公平公正。把公平公正作為科技獎勵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強提名、評審的學術性和專業性,明晰政府部門和評審專家的職責分工,評獎過程公開透明,鼓勵學術共同體發揮監督作用,進一步提高科技獎勵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三、重點任務
(一)改革完善我省科技獎勵制度。
進一步拓寬項目來源、優化評審方式、突出公平公正,堅持公開提名,實現控制數量與提高質量并進,推進信用管理與公開監督并行。
1.實行提名制。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制改革精神,改革現行的由行政部門下達推薦指標、科技人員申請報獎、推薦單位篩選推薦方式,實行由專家學者、組織機構、相關部門提名制度,進一步簡化提名程序。省科學技術獎提名者包括專家學者、組織機構和相關部門。
提名者條件。參照國家科學技術獎規則,提名者應具備相應的資格條件。提名專家學者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含)以后的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0年(含)以后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第一完成人。提名專家年齡不超過70歲,院士年齡不超過75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和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獎人年齡不受限制。基于保障項目質量原則,提名專家僅能提名本人所從事學科或專業領域的項目。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和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獎人可以每年度獨立提名1項,其他提名專家學者每年度可以3人聯合提名1項。院士每年度可以獨立提名1項完成人僅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歲(含)以下的項目?;谠u審回避原則,提名專家學者不能作為當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完成人,且應回避提名項目所在的專業評審組評審工作。提名組織機構是指經省科技廳認定的具有提名資格的省級專業學會、全省性行業協會(聯合會)等,鼓勵提名機構在本學科、本行業范圍內提名優秀項目參與省科學技術獎競爭。提名部門包括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及經省科技廳認定的具有提名資格的其他部門。
提名者權利和義務。提名者承擔推薦、答辯、異議答復等責任,并對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在實際操作中,由專家學者提名的項目,在答辯評審環節提名專家學者應參與答辯。由組織機構或部門提名的項目,應有提名機構相關負責人參與答辯,或委托相關人員代為參與答辯。
對提名者的管理。基于被提名項目在省科學技術獎評審中表現出的水平和真實性,建立對提名專家學者、提名機構的信用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對未能盡責的提名者的相關行為記入信用檔案,視具體情況對提名者進行相應調整和追責,逐步形成專家學者、組織機構和相關部門提名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符合我省實際的提名制度。
2.進一步完善科學的評審制度。依據國家科技獎勵改革精神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修改〈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決定》(省政府令第112號),按照省科技獎勵總數與江蘇科技人員數量、科技創新實力相匹配的原則,省科學技術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300項。其中,一等獎項目不超過項目總數的15%,二等獎項目不超過項目總數的30%。
改進完善獎勵評審流程和規則。參照國家獎勵評審方法,依據《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包括形式審查、專業組初評和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其中專業組初評包括網絡評審和專業答辯評審,評審流程實行逐級淘汰制。突出原始創新和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重大原創性和應用型科技成果。擴大科學技術獎勵范圍,鼓勵留學回國人員、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等科技人員在我省期間獨立或合作形成的科技創新成果參與省科學技術獎競爭。
3.明晰專家評審委員會和政府部門的職責。專業評審委員會負責對相應專業組項目進行獨立的科技評審。充實省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專家庫,并基于評審專家在評審中表現出的專業水平和客觀公正性,構建評審專家信用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
省科學技術獎綜合評審委員會根據專業組初評結果和省科技廳提供的異議核實、處理情況,召開評審會議,進行綜合評審,提出獲獎人選和獎勵等級的建議,對綜合評審結果負責。
省科技廳負責制定評審規則、標準和程序,履行對評審活動的組織、服務和監督職能。
4.增強獎勵活動的公開透明度。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向全社會公開省科技獎勵政策、評審制度、評審流程和指標數量。對省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及其提名者實行申報前、形式審查后、專業組初評和綜合評審結果四輪公示制度,接受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監督。
完善評審行為準則與督查辦法。明確提名者、被提名者、評審專家、政府部門等各獎勵活動主體應遵守的評審紀律,省科技廳負責對評審全過程進行監督。建立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實行誠信承諾機制,為各獎勵活動主體建立科技獎勵誠信檔案,納入科研信用體系。完善異議處理制度,公開異議舉報渠道,規范異議處理流程。
嚴懲學術不端。根據基礎類和應用類項目特點,分類確定被提名的科技成果實踐檢驗年限要求,杜絕中間成果評獎,同一成果不得重復報獎。對重復報獎、拼湊“包裝”、請托游說評委、跑獎要獎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對剽竊、侵奪他人發現、發明和科學技術成果,或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省科學技術獎的,撤銷獎勵并追回獎金。對違反學術道德、評審不公、行為失信的專家,取消評委資格。對違規的責任人和單位,記入科技獎勵誠信檔案,視情節輕重予以公開通報、暫停或取消參與省科技獎勵資格等處理;對違紀違法行為,嚴格依紀依法處理。
5.強化獎勵的榮譽性。禁止以營利為目的使用省科學技術獎名義進行營銷、宣傳等活動。對違規廣告行為,一經發現,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合理運用獎勵結果。有關部門和評價機構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物質利益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突出精神激勵的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的省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增強獲獎科技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科技拔尖人才、優秀成果、杰出團隊,弘揚崇尚科學、實事求是、鼓勵創新、開放協作的良好社會風尚,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
(二)促進全省科學技術獎勵體系規范發展。
1.清理規范現行設獎。根據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省人民政府可設立一項省級科學技術獎,省人民政府所屬部門、省級以下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其他列入公務員法實施范圍的機關以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不得設立由財政出資的科學技術獎。省有關部門、單位及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國家科技獎勵改革精神,進行自查和專項清理。2017年度已經啟動的省有關部門、單位和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工作照常進行。自2018年度起,除省科學技術獎以外,由財政出資的科學技術獎全部停止,確保全省科學技術獎的設立工作符合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要求。
2.鼓勵社會力量設獎。鼓勵支持省內學術團體、專業學會、行業協會、企業、基金會及個人等各種社會力量在遵守國家法規、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設立定位準確、學科或行業特色鮮明的科技獎項,對我省不斷涌現出的大量科技創新成果給予應有的客觀評價。鼓勵民間資金支持科技獎勵活動,在獎勵活動中不得向評審對象收取任何費用。探索建立信息公開、行業自律、政府指導、第三方評價、社會監督、合作競爭的社會科技獎勵發展新模式。通過加強監督管理、積極指導協助,引導社會力量規范社會科技獎勵的運行管理,促進我省社會力量設獎健康發展。提高社會科技獎勵整體水平,支持具有社會公信力和行業認可度的高水平社會力量設獎,加快培育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獎勵。
四、組織實施
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發布后,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由省科技廳根據立法程序適時提出《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修訂草案,從法規層面貫徹落實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精神。
根據《科技部關于進一步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國科發獎〔2017〕196號)精神,由省科技廳研究制定指導性意見,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科技獎勵健康發展。
由省科技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等部門,加強省科學技術獎勵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增強全省廣大科技人員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踴躍投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