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化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和產業強鏈行動計劃,全面推動全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下簡稱“智改數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明確了今后三年我省推動“智改數轉”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強國戰略重要論述、網絡強國重要思想和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加快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顯著壯大,制造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率先建成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到2024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勞動生產率年均增幅高于增加值增幅;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5%,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過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接近90%。
二、重點任務
大力實施“十大工程”,推動“智改數轉”各項任務加快落地落實。
一是龍頭骨干企業引領工程。對標世界智能制造領先水平,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開展集成應用創新,每年認定一批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示范車間和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G全連接工廠,加快形成“一行業一標桿”。
二是中小企業“智改數轉”推進工程。加快建設江蘇省中小企業“智改數轉”云服務平臺,省、市、縣對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協同開展智能制造免費診斷服務,推行智能制造顧問制度,幫助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三是產業鏈“智改數轉”升級工程。支持“鏈主”企業基于產業鏈協作平臺開展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銷售和協同配送等應用。推行數字化交付,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協作和精準對接。
四是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支持綜合型、特色型和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每年新認定10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2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項目,20個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項目。
五是領軍服務商培育工程。分類制定標準,遴選建立全省“智改數轉”生態資源池。建立服務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對考核優秀的服務商給予支持。
六是自主可控工業軟件應用工程。支持圍繞企業“智改數轉”需求開展工業軟件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解決方案集成。發布首版次工業軟件應用推廣指導目錄,鼓勵制造業企業運用目錄和清單內軟件產品推進“智改數轉”。
七是智能硬件和裝備攻堅工程。分行業梳理智能硬件和裝備供給短板,支持企業研發智能制造設備,每年認定智能制造領域首臺套重大裝備20個以上。
八是工業互聯網支撐工程。組織制造業企業與網絡運營商對接合作,加快改造企業內網,推動企業外網建設。優化全省數據中心布局,支持企業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及數字運營中心。
九是工業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工業信息安全風險評估、信息通報、應急處置等制度。建設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信息共享與應急服務協同保障平臺,培育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
十是優秀解決方案推廣工程。總結提煉“智改數轉”經驗做法,每年征集和遴選100個應用場景、100個實踐案例。開展各類供需對接活動,加大優秀方案和實踐案例的宣傳推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工作統籌。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工作,成立江蘇省制造業“智改數轉”戰略咨詢工作專家組。各地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本地區制造業“智改數轉”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工業企業“智改數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省級財政補助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補助,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三)強化人才支撐。聚焦“高精尖缺”引進“智改數轉”領域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開展制造業“智改數轉”人才培養試點,培養制造業“智改數轉”卓越工程師及青年科技人才,以及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四)創新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開展“智改數轉”,融資租賃費用可享受同等財政補助政策。
(五)實施跟蹤監測。探索建立制造業“智改數轉”成效評估指標體系,開展全省制造業“智改數轉”監測工作。
(六)營造良好環境。開展制造業“智改數轉”環省行、區縣行、進園區等活動,宣傳制造業“智改數轉”典型案例、解讀相關政策,擴大示范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