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2023年以來,南通市將深化法治文化陣地“村村有、村村優”培育工程納入“政法為民辦實事”項目,將法治文化陣地“村村有、村村優”列為《深化法治鄉村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實施項目,年內280個村級法治文化陣地實現提檔升級。
一是突出統籌推進,共繪協同發展“一張圖”。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完成情況納入年底績效考核,充分考慮各縣(市、區)實際規模,在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數量上實行差別化考核,對全年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任務分解量化,細化季度督查監測清單,定期加強跟蹤督查。在建設標準上,明確下發“村村有”“村村優”的建設標準,爭取打造一批特色法治文化陣地群,形成“橫向延展、縱向到底”的法治文化陣地網絡體系。經基層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等程序,從全市鄉村法治文化陣地中擇優命名22個鄉村法治培訓現場教學點,開展情境教學、參觀互動,加強對村居“兩委”干部、法律明白人、高素質農民等群體的實地法治培訓,著力提升基層群眾法律素養。
二是突出借力發展,共織內聯外暢“一張網”。結合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打造工作,將鄉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培育的整體布局,明確“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250個鄉村振興先進村,其中產業興旺類、生態宜居類、鄉風文明類、治理有效類、生活富裕類各50個”。以此為牽引,南通7部門聯合印發《南通市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的部門職責、具體要求。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動態管理,明確法治文化陣地的標準和要求,按照“鞏固老品牌、挖掘新典型、放大新亮點”工作思路,做強做優做精,發揮基層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的社會效應。
三是突出激勵保障,共鑄特色串聯“一條鏈”。采取實行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以獎代補”機制,推動村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明確對積極建設法治文化陣地的鎮、村(社區),按建設類別給予相應的現金獎勵,以此提高法治建設工作的積極性。通過分類分層獎補,著力打造文化特色鮮明、法治內涵豐富、文明程度較高的村級法治文化陣地,形成“覆蓋城鄉、便捷群眾、設置合理、形式多樣”的村級陣地建設體系。依托全市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將海門區張謇法治文化園、啟東圓陀角法治風光帶等以及67個沿江沿海村居陣地連點成線,建成沿江沿海“百里法治文化長廊”,有機融入全市特色鄉村旅游,推出10余條鄉村法治文旅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