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動員建設是一項國家戰略工程,但普通群眾對這一“國之大者”了解還不多。近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新江蘇·中國江蘇網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的“在線訪談”節目,邀請江蘇省國防動員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李航,圍繞“扎實推進國防動員高質量發展 服務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主題進行了交流。
加快轉型發展,構建軍地整體聯動新格局
國防動員是指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的行為。國防動員涉及領域比較廣泛,總體上可分為武裝力量動員、政治動員、經濟動員、人民防空、交通動員、裝備動員、科技動員、信息動員等。
“大家平時可能與這項工作直接接觸較少,了解不多。其實它不僅與國家安全有關,還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李航介紹,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逐步建立動員組織,并于1954年成立國防部等與動員有關的領導機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防動員體系初步形成;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防動員體系得到系統發展。
2022年啟動的新一輪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在各地設立國防動員辦公室,將國防動員綜合協調、建設管理等職能從部隊動員系統調整到同級地方人民政府,構建了軍地各負其責、整體聯動的新格局,國防動員實現由分到統、由散到聚、由合到融的整體轉型,國防動員更加高質高效。
李航介紹,轉型重塑后,省國動辦緊扣“第一方陣”發展定位,在運行機制建設、重點工作突破、支戰援戰準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編制了全國首部省級地方側國防動員行動預案,優質潛力調查、“數字動員”一體化平臺研發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當好協調紐帶,統籌發揮應急應戰作用
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后,面臨的最現實問題就是如何做到平戰一體。李航介紹,為達到應急與應戰準備的最佳效能,省國動辦主要采取“五聯”措施:指揮聯合,按“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指揮模式,整合現有的國動、人防、應急等指揮力量,厘清指揮權責、明確指揮流程、搭建指揮平臺、打通指揮鏈路,對應急應戰力量實施指揮;預案聯編,聯合應急部門共同編制預案,具體細化指揮協同聯動、力量共建共用、物資統儲統供、數據信息共享等,力求平時融合建設、戰時一體運用;力量聯動,對現有國防動員專業保障隊伍進行整合,加入現有應急專業保障力量,研究解決建、管、訓、用、保等問題,結合國防動員演練,對國防動員專業保障隊伍和應急專業保障隊伍開展點驗,提升實戰化水平;物資聯儲,平時國防動員物資納入地方應急管理體系統籌使用,戰時應急管理部門儲備的物資可作援戰物資使用;警報聯鳴,把全省防空警報系統納入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機制,作為重特大災害事故的特殊預警信息發布渠道,為急時群眾緊急疏散提供有力支持。
以警報聯鳴為例,今年省國動辦已第10次成功組織全省防空警報統一試鳴活動。全省有5000多臺各類防空警報器同步鳴響,各設區市同步組織學校、社區、街道、企業等人員進行疏散掩蔽,進行人防工程平戰轉換,人防專業隊和人防志愿者開展各類各種防護訓練,組織重要目標防護、消除空襲后果等行動,檢驗全省防空警報系統的戰備狀態。
國防動員的主要功能是將國防潛力轉化為戰爭實力,發揮支戰援戰保戰作用,這就需要國動系統在軍地間當好橋梁紐帶,協調軍地、服務軍地。如何做到這一點?李航介紹,通過構建“四梁八柱”打通“動員鏈路”,通過網信賦能打通“供給鏈路”,通過一體聯動打通“協同鏈路”,全省軍地各類動員力量正被擰成一股繩,為打勝仗提供全方位保障。
工作兼顧民生,更好服務經濟和國防
作為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橋梁紐帶,國防動員在服務民生方面的作用還少為人知。李航介紹,我省國動系統在服務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方面,都有很多扎實舉措。
在服務經營主體上,省國動系統一方面主動服務企業發展,組織技術骨干深入人防企業生產一線,與企業負責人、技術骨干共同研究技術難題;每季度組織人防企業座談會,通報情況、征求意見、研討問題、分享成果,搭建政企常態溝通平臺;定期發布人防工程定額造價信息,測算編制省內260種防護設備信息價并及時向社會發布。另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多措并舉減輕企業負擔。李航舉例,比如在2022年、2023年,省國動系統通過及時下調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標準,累計減輕企業負擔13.32億元;對租用人防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租金減免,共涉及承租戶224個,兩年累計減免租金2450余萬元。
在服務群眾上,對全省群眾來說,接觸最多的就是地下人防停車位。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各地累計為社會提供地下人防停車位超350萬個。李航介紹,以“權力運行規范化、行業監督精準化”為目標,我省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的“陽光人防”平臺,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確保防空地下室應建必建、易地建設費應收盡收。2021年起,惠民人防工程建設連續3年被列入省政府年度百項重點工作。各地緊抓軌道交通、商業中心、廣場綠地、人口聚集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機遇,建設一批平時作為地下停車庫使用的大型人防工程。同時,全省在用人防工程標識標注全面完成,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實現停車信息查詢、車位預訂、泊位誘導、無感支付、反向尋車等多元化停車功能等,推動停車便利化。
全省國動系統還有兩項群眾獲得感強的服務民生工作。李航說,一件事是每年暑期各地主動開放人防工程供市民納涼。以南京為例,今年開放22處人防工程供市民納涼避暑,累計接待45萬人次,深受群眾好評。第二件事是多地推建學校智能接送系統,例如無錫、常州、南通等地在中小學校建設人防工程時引入該系統,家長可在電子大屏、手機APP、小程序等直觀看到放學信息,既解決了學校附近交通擁堵問題,也最大限度發揮了人防工程效應。
面對日益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國防動員地位作用更加重要。面向未來,江蘇國動將如何選擇發展方向?李航介紹4個方面重點指向:要充分挖掘江蘇社會各領域人才、技術、產業資源在為戰服務上的優勢,為全面提升國防動員能力提供可靠支撐;要跟蹤國防動員法等法律修訂進程,推動省級層面相關立法工作,推動出臺省重要目標防護工作系列政策,不斷完善國防動員地方性、領域性法規制度體系;要繼續在建立健全軍地聯絡機制、需求對接機制、信息互聯互通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續優化國防動員工作運行機制,健全三級國防動員指揮機構,打通國防動員指揮協調鏈路,不斷加強跨軍地、跨部門、跨區域統籌協調;要牢固樹立向戰為戰意識,依案編建各類國防動員力量,常態參加軍地聯演聯訓,深化人民防空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國防動員援戰支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