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在生態環境部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組織的第二批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以下簡稱“綜合站”)遴選工作中,江蘇首個立足海洋生態系統監測的連云港站(海洋)成功入選全國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網絡,標志著江蘇在海洋生態保護和環境監測領域邁出堅實步伐。
江蘇連云港站(海洋)由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江蘇省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牽頭,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自然資源部南通海洋中心、江蘇省連云港環境監測中心、連云港市環境監測監控中心聯合申報,位于其他重要生態區。站點采用“1+6+1+N”模式組建,其中“1+6+1”為現有監測基礎設施,包括1處監測站房、6座業務化運行海洋監測觀測站點、1艘近海生態環境監測執法船。“N”為申報成員單位在生態質量站重點關注區域內持續新增建設投運的海洋監測觀測站點,“1+6+1+N”組建模式以“定點+走航”方式將監測觸角遍及海州灣、鄰近海域和海岸帶區域,將全方位構建起海州灣區域立體化、多維度、全要素“天空地海”一體化生態質量綜合監測體系。
海州灣是江蘇管轄海域范圍內最具特色的典型海灣,分布有江蘇連云港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海州灣海洋牧場、對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生態紅線區域。地形地貌多樣,擁有粉砂淤泥質海岸、基巖海岸和砂質海岸,海岸線長達170多公里,擁有江蘇省最長的優質沙灘。
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和2023年8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科學院印發的《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建立完善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體系,加密建設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和監測樣地,逐步覆蓋80個生態保護監管重點區域。綜合站作為生態質量監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區域生態質量監督監測與評價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江蘇連云港站的入選,將有助于提升該區域海洋生態監測能力,為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提供精準高效的數據支持,進一步增強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未來,江蘇連云港站將深入開展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積累生態系統長期監測數據,開展遙感監測地面驗證,校核生態問題線索和生態類型變化情況,進行專題研究生態問題,將為海州灣和江蘇省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