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精神文化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不斷發展的高層次需求。貫徹落實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必須更加注重激發文化發展的生機活力,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不僅對物質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同時,我國社會正處在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不斷增強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有力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守正創新、持續躍升。只有更加注重激發文化發展的生機活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全體人民始終擁有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
面對洶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和復雜尖銳的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必須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原則落到實處,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增強堅守共同理想、實現共同夢想的信心和決心。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營造文化發展良好生態的前提。一方面,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新型文化業態的涌現能有針對性地引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機制,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為人民群眾能夠在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中自由選擇文化產品提供有力保障。要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體制。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文化原創能力。
文化源于人民實踐,文化屬于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文化建設的工作導向。要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加快建設一支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大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用更多文藝精品力作觀照百姓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更多正能量傳播疏導社會情緒、培育良好社會心態,以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涵養全省上下昂揚向上的精神氣質。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是引領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需求的不竭源泉。要深度挖掘和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擦亮江蘇地域文化標識。深化人文經濟學實踐研究,推動文化和科技相生相促,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推動更多融通中外、貫通古今的優秀文化成果“走出去”,讓世界通過江蘇看到一個真實美好、可愛可敬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