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你焊的電弧太長、推力不夠,容易墜流。”“這個件縫隙大,焊槍得這樣從右往左拉,才不容易擊穿。”3月28日,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車間,記者見到全國人大代表孫景南。她正手拿焊槍給徒弟示范焊接一個疑難件。“只要師父在廠里蹲下身子、舉起焊槍,身邊立馬就圍上一圈人。一是因為她水平高,二是因為她有耐心,愿意給大家細細講解。”說起自己的師父,孫景南的徒弟郭有東頗為自豪。
上完課的孫景南摘下呼氣式面罩,脫下防護皮衣,車間悶熱,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打濕了她的劉海。從一名學徒成長為中國電焊“大師”,焊花點亮孫景南的職業夢想。成為電焊工的那一刻,孫景南從未想到,自己成就夢想的30多年,不僅經歷了中國軌道交通業的奮進,更見證了時代巨變。今年兩會上,作為基層一線產業工人代表,孫景南結合自己多年工作經歷,在發言中分享她對弘揚工匠精神的思考:“何為‘匠’?就是在專業領域中對自己‘斤斤計較’,歷經磨礪方能實現突破。”
“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習近平總書記贊嘆,“交通行業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國際的前頭,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圖紙設計得好還不行,最后要落實到焊工手里,‘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
回憶起向總書記面對面匯報的經歷,孫景南難掩激動。“總書記‘點贊’大國工匠,是對我們工作和貢獻的充分肯定,大家更應該奮發作為,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從北京回來后,孫景南第一時間向同事們傳達全國兩會精神。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孫景南深感重任在肩,不斷思考、探尋匠心傳承的路徑。在孫景南看來,國家的發展如同不斷提速的列車,迫切需要越來越多的“工匠”加入其中。
“大國‘新’工匠絕不只在車間里。”3月22日,南京農業大學浦口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孫景南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對工匠精神的理解,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能在更多的青少年心中扎下“大國工匠夢”,發揚“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和“千萬錘成一器”的追求,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大國工匠,長風破浪敢為首。行走在中車浦鎮公司的廠區里,隨處可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醒目大字。孫景南告訴記者,當下中車浦鎮正在大力推進智改數轉,不斷開發智能化產線,培養新質生產力。其中構架焊接智能產線,近90%的工作都可由機器完成。“接下來,我們在把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更多年輕人的同時,也將在‘人機協同’上下功夫,爭取制造出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軌道交通車輛產品。”孫景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