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6月28日,隨著天聚地合(蘇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今年以來江蘇新增在港上市企業已經達到5家。
與此同時,進入下半年以來,蘇企沖刺港交所熱情進一步高漲,來自蘇州的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來自揚州的江蘇宏信超市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來自南京的藥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江蘇新近赴港上市的企業怎么樣、香港市場能否為這些企業帶來“想要的”、又該如何看待當前蘇企積極尋求赴港上市的現象?記者進行了走訪調研。
優質企業在港股受熱捧
今年以來江蘇新增的5家在港上市企業中,兩家為大數據類企業、兩家為生物醫藥企業、一家為人工智能企業。
其中,天聚地合是典型的數據服務商。得益于近年來一系列支持數據要素發展的政策,其憑借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穩健的財務數據成為今年以來香港主板上市公開認購倍數最高的新股——超額認購近603倍,募集資金達4.02億港元。
而4月份成功在港上市的南京企業出門問問,則是作為港股“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第一股”與投資者“見面”的。出門問問是一家以生成式AI與語音交互技術為核心業務的人工智能公司。由于其在目前同類型公司中率先實現盈利,因此一登上港股市場,便出現了一簽難求的狀況。據當時參與打新的機構投資者表示,許多國內外知名機構關注,在搶籌時一手中簽率僅為2%。
“這兩家公司在港股上市,一方面展現了近年來江蘇在相關產業布局上的優勢,另一方面為國內同行業企業做了很好的示范。”LP投顧公司投資總監李文浩說。
未盈利企業積極遞表
事實上,本輪涌起的赴港上市潮是政策推動和企業需求“雙向奔赴”的結果。
去年3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制度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即境外上市備案制度。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又公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再次提到支持內地優質企業赴港上市。
而同樣是在去年3月,港交所對上市規則進行改革——引入18C章。該章節允許為暫時未實現盈利的五大特專科技行業提供新的上市機會,大大提升了港股對內地科技企業的吸引力。
記者注意到,港交所出臺“18C章”政策不到一周,就在蘇州舉辦了專題宣講會。蘇州相關部門也表示,希望借助宣講會助力更多優質蘇州科技企業對接國際資本市場,實現更大發展。今年以來,南京、無錫等地都舉行了推動優質企業赴港上市的專題會。如6月3日,南京舉辦了2024年南京市“走進港交所”專場活動。7月4日,無錫又舉辦了“走進港交所,擁抱新機遇”江蘇場專題。據了解,這些活動得到了企業的積極回應,讓許多此前不了解港股市場的企業負責人開始關注、研究港股市場情況。
“從創新型企業發展和參投機構退出的兩方面需要,當前都急需趕快上市,打開一個新的成長局面。港股提供了這樣一個通道。”拉爾夫創投創始合伙人陳冬華說。
最近,南京另一家企業藥捷安康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據介紹,這已經是其第三次遞表。該公司的核心藥品主要用于治療膽管癌,目前在國內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但是由于核心藥品尚未實現商業化,因此幾乎沒有收入。
同樣的還有正力新能,該公司主營業務是提供電芯、模塊、電池包、電池簇、電池管理系統的一體化方案。盡管團隊技術過硬,但是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實現盈利。
根據招股書披露,這些企業擬在港上市募資用途,大多是研發、產能擴張及補充營運資金等。
用好香港這個資本舞臺
在采訪調研中,盡管當前江蘇許多年輕的科技企業,希望能夠“先在港股試試水”,但是也充滿了擔心——過早暴露在資本市場上是否真的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且港股流動性一般,是否有必要去港股?
但是如天聚地合這樣已經成功在港上市的企業,則對香港市場充滿期待。“對天聚地合而言,在港上市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標志著公司正式踏上國際資本市場的舞臺,公司期待以上市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為股東和投資者持續創造更大價值。”天聚地合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左磊表示。
浦發銀行南京分行投資銀行部跨境專家潘蓉介紹,港交所18C章覆蓋的五大行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今年確實很多企業尋求港股上市,我們也剛剛協助浦銀國際助力一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18C章給出的條件相對寬松,港股市場是寬進嚴出,對創新型企業而言,要用好這個資本的舞臺,認真發展就會被市場看到。”
數據顯示,目前港交所正處理106宗新上市申請,其中包含眾多內地優質企業。其中不乏有按照18C章遞交上市申請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領域。
需要提及的是,在赴港上市熱潮中,還出現了A股上市公司再次選擇赴港上市的情況。2017年4月,南京企業龍蟠科技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21年該公司通過收購轉型鋰電池領域,成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造商。在最新的公開回應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正常推進港股上市。
公開研報顯示,德勤與普華永道均預計,2024年將有8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而畢馬威則預計2024年將有90家企業赴港上市。今年上半年,內地企業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香港IPO市場總量的89%和95%。按照這一比例,下半年或許有更多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尋求在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