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新江蘇·中國江蘇網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在線訪談”節目,邀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朱愛勛,就“加快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為工業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主題,與讀者、企業、網友分享江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態、新進展。
設備更新,“四管齊下”靶向發力
前不久,《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出臺,按下了我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的“快進鍵”。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工業既承擔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產品的生產供應,又是設備更新的主要需求領域之一,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提升先進產能比重。作為工業大省,江蘇如何在工業領域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朱愛勛介紹,從江蘇產業發展實際出發,瞄準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方向,明確實施4個專項行動,加快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走高端化之路,實施裝備高端躍升行動。針對工業母機、工程機械、電力裝備等行業,加快更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設備;針對航空、光伏、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升級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針對石化化工、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更新一批先進試驗檢測設備。增加優質設備供給。
進行智能化改造,實施智改數轉網聯賦能行動。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快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改造;建設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改數轉網聯標桿企業;加快推進企業內網改造,建設一批企業級、行業級和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以綠色化為方向,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鼓勵企業應用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和高效環保設施,圍繞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創建一批能效“領跑者”企業;有序推進工業領域節能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各領域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升級;升級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設施,推動工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圍繞本質安全,實施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引導化工、鋼鐵、有色、粉塵涉爆企業加快實施老舊裝置更新升級和工藝流程優化改造,妥善化解老舊裝置工藝風險大、動設備故障率高、靜設備易泄漏等安全風險;圍繞工業生產安全事故、地震地質災害、緊急生命救護等重點場景和領域,推廣應用先進可靠安全裝備。
“希望通過推進《實施方案》的落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朱愛勛表示,爭取到2025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15%以上,重點行業落后低效設備更新基本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9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左右,重點用能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到2027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75%,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重點行業先進產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
兩組數據,彰顯推進力度
在現場,有兩組數據引發了網友的關注:4.7萬、600億元。
“這個‘4.7萬’是指‘4.7萬家’。”朱愛勛表示,《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實施以來,截至6月底,全省累計完成企業免費診斷約4.7萬家,預計年底可實現全覆蓋的三年計劃目標,實施改造項目約5.5萬個,規上工業企業啟動實施覆蓋率超80%。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圍繞“1650”產業體系,每年安排12億元支持資金加快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建設,目前已取得了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9年全國第一,13個設區市全部入選2023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等優異成績。上半年,全省新增智能制造工廠(含5G工廠)204家、工業互聯網平臺118個,預計全年還可新增省級智能車間1000家以上。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朱愛勛表示,《實施方案》中“四大行動”之一就是“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從提升重點工藝裝備綠色化水平、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和提升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3個方面,推動企業加快實施綠色化改造升級。”朱愛勛介紹,我省有序推進《江蘇省工業領域節能技改行動計劃(2022—2025年)》,扎實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診斷,摸排建立年度高耗能重點領域生產裝置能效水平現狀清單,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全省在建、擬建節能降碳技改項目215項、計劃總投資近600億元。這就是“600億元”所指。
“真金白銀”,護航政策“落地”
為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3月,我省出臺了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財政部等部委也在近日出臺了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那么,企業如何享受我省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能否同時申報享受國家和我省的相關政策?這些都是各家企業和網友關注的地方。
“我省新出臺的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支持對象為通過銀行貸款進行設備購置與更新的省內制造業企業,企業注冊滿1年,且企業貸款中用于設備購置的金額應不少于500萬元(僅限新設備,不包括二手設備),那么企業用于購置設備的貸款即可享受財政貼息。”朱愛勛說。
具體來看,貼息采取“免企申報”方式,全省工信部門與財政、銀行等部門切實加強惠企服務,實現政策免申直達;企業據實填報項目貸款需求信息,“數字工信”系統對企業成立時間、項目實施地、設備投資支出等條件進行自動篩選后,將符合要求的項目貸款需求信息通過“貼息平臺”實時推送至合作銀行;合作銀行在發放項目貼息貸款時,應要求貸款企業簽訂信用承諾書,并與企業在貸款合同中約定,企業在享受財政貼息政策期間,按照扣減財政2個百分點貼息后的利率進行實際付息。
記者了解到,6月21日印發的《關于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的通知》明確中央財政會同有關方面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對獲得設備更新再貸款支持的項目,中央財政對經營主體的銀行貸款本金進行貼息;7月24日印發的《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明確將中央財政貼息從1個百分點提高到1.5個百分點,貼息期限2年,貼息總規模200億元。
“符合條件的項目可同時享受中央和我省的貼息政策,已獲得國家貼息政策支持的項目,仍可享受省級1個百分點的貼息,但不再享受設區市的貼息,且同一筆貸款獲得的各級財政貼息資金總額不得超過貸款實際支出利息。”朱愛勛表示,對于獲得國家和省貼息的制造業貸款項目,也可同時申報省級出臺的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和擔保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還可申報江蘇省制造強省建設專項資金等項目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