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江蘇13個設區市經濟“半年報”均已出爐。縱觀一份份成績單,可以清晰看出各地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以及正不斷培育壯大的新質生產力。新產業、新動能發展迅速,正在催生更多新的增長點,推動江蘇經濟加速向“新”向“綠”發展。
南京以招商發力,促產業向新
上半年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07.42億元,同比增長4.4%。
從“半年報”看,南京把項目作為“頭版頭條”,以招商發力,促產業向新。今年以來舉辦上規模招商活動上百場,共招引項目800多個,其中高能級項目26個,超過200個項目實現開工,近350個項目實現運營。
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南京重點發力方向。
近兩年,南京在四大傳統產業領域謀劃了總投資超千億的重大轉型升級項目,持續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推動全鏈轉型。今年以來更是先后落子數個百億級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比如,近期中國寶武南京總部在南京揭牌成立,將建設梅山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超級研發中心這類總部經濟,是南京確立的三大新興服務經濟之一。比如,今年上半年,南京新增一批標志性總部項目,港股“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第一股”——出門問問,在南京升級建設全球總部。6月,博西家電全球研發中心和博西中國家電人才中心在南京揭牌。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南京布局迅速。
在南京“半年報”中,標志性未來產業高能級項目達到9個。比如,今年5月,南京召開低空經濟發展大會,現場簽約產業基金和投資項目37個,總投資306億元。6月,南京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將在南京布局光伏、儲能、交通電動化、能源創新平臺、零碳園區。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上半年,無錫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呈現提質向好態勢,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37.39億元,同比增長5.9%。
從數據看,無錫新動能行業增長勢頭良好,電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較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保持高速增長。
其中,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尤其亮眼,同比增長13.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9.5%,分別高于全部投資增速5.3個百分點、11.3個百分點。
也因此,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合成生物……這些帶著鮮明科技色彩的產業名詞,成為今年上半年無錫工業的新生力量。比如,深耕機器人這一“大賽道”,6月28日,優必選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暨優奇智能總部項目在無錫開工建設,將打造該市首個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
在服務業領域,無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3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市總量的43.5%,同比增速分別為31.7%、10.9%、91.3%,合計拉動無錫規模以上服務業增長9.2個百分點。這表明,無錫的生產服務業,尤其是產業數字化賦能企業正實現高速發展。
徐州主導產業總體向好
來看徐州。上半年,徐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28.73億元,同比增長6.3%,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上半年,徐州主導產業總體向好,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壯大。從發布數據看,規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增長13.6%,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值增長12.6%。新興服務業活力釋放,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37.6%,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47.5%。供應鏈管理和應用軟件開發等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
近年來,徐州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全力構建“343”創新產業集群。在“半年報”中,上半年,徐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6.7%;制造業增長5.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7%。
常州以新能源為首的工業新動能增長顯著
再看常州。上半年,常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73.2億元,同比增長5.6%;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工業投資增長10.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3.2%。
今年以來,常州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作為國內首家大絲束碳纖維智能工廠,常州宏發縱橫的智能制造工廠自去年投用以來,實現生產效率提升33.3%。今年上半年,100%國產化的兩條產線實現產量約2000噸。
常州競逐產業新賽道,宏發縱橫不是個例。把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作為“頭號任務”,今年以來,常州加力布局新興產業,推動優質項目簽約落戶。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20余個項目簽約落地;白鯨航線W5000首架機開造,預計年產能達120架……今年常州全市入選的42個2024年省重大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達20個,新能源、合成生物、半導體、新材料等新興領域重大項目強勢開跑。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常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9%,以新能源為首的工業新動能增長顯著,新能源整車制造業產值增長10.3%。上半年,常州七大主要行業產值“六升一降”,其中冶金、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電子、機械和化工行業產值分別增長21.4%、6.5%、5.3%、5.2%、3.2%和2.3%。高端制造產業進出口趨穩向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產業分別增長142.3%、7.1%、82.4%。
蘇州電子信息、汽車制造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
“最強地級市”蘇州表現亮眼,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2059.4億元,6.2%的增速在全國GDP十強中最高。
對于蘇州而言,制造業是最大的“看家本領”。今年以來,蘇州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上半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5%,其中電子信息和汽車制造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傳感器、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光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5.5%、27.2%、23.9%和22.6%。
制造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數據顯示,上半年蘇州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7.1%。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17.3%、18.4%。高技術制造業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6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3.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4.7%。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432.2億元,占工業投資的42.2%。
蘇州也為科研創新創造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上半年,蘇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41.9%,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1.1%,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
南通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目光看向南通。上半年,南通實現生產總值6286.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開票、工業用電量增幅等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三;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4%,增幅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
上半年,南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按累計增加值排名的前十大重點行業有9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化學纖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紡織業等3個行業分別增長21.9%、18.3%、11.3%。十大重點行業增加值合計占比為71.2%,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個百分點。
南通“半年報”中,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8.8%,光纜、半導體分立器件、集成電路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7.2%、32.4%、28.7%。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3.7%,占全市發電總量比重提升至40%,其中太陽能發電量增長70.4%。
連云港第二產業表現突出
上半年,連云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8.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1%。其中,第二產業的表現尤為突出,其增加值接近千億元,成為推動港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1至6月,連云港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700多億元,同比增長近9%。在全市的行業大類中,有近八成的行業產值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行業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等行業的表現尤為突出。
今年以來,連云港市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部規上工業比重為35.4%,同比增長9.7%,增速高于全部規上工業產值0.9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11.5%,同比增長6.8%,年內占比、增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