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發《江蘇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若干政策舉措》,推動我省在2035年之前提前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主要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軌道的目標。
大力培育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加快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氫能、新型儲能、零碳負碳、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支持蘇州、南京等城市積極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2萬億元左右,打造一批零碳工廠和園區。
深入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加快傳統產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持續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每年實施一批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鋼鐵、石化、建材行業新改擴建項目需達到能效標桿水平和環保績效A級水平。到2030年,短流程煉鋼占比不低于20%。
推動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探索生物燃料摻燒、綠氨、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術應用,促進煤電機組碳排放持續下降。實施“綠電進江蘇”“綠電進園區”“綠電進企業”三大工程。到2030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億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到25%左右。
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強化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探索綠氫煉化、氫冶煉。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確保“十五五”時期煤炭消費逐步減少。
推動“源隨荷動”向“源網荷儲融合互動”轉變,加快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沿海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到2030年,規劃建設20個左右新型電力系統應用試點園區,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左右。落實新型儲能價格扶持政策、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和清潔水電送蘇落地電價機制,探索體現不同品質電能價值的電力市場體系。
此外,圍繞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加快交通運輸領域綠色轉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全鏈條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強化綠色技術創新策源、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激發綠色消費市場潛力等出臺了若干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