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市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將特優高效種植、特種健康養殖、特色生態休閑確立為農業三大特色產業,著力推進優質稻米、小龍蝦、規模畜禽、螃蟹、綠色蔬菜等地區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聚焦特色產業打造重點產業鏈。圍繞稻米、蔬菜、生豬、家禽、小龍蝦、種業等六大百億級產業,以及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業等成長型產業,重點發展種業。通過《淮安市種業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引領,種業龍頭企業與市農科院合作,育成“淮麥”“淮稻”等102個農作物新品種及“新淮豬”等種豬新品種,種子對糧食生產貢獻率達40%。
二是通過技術創新強化產業鏈發展根基。淮安與南京農業大學等機構合作,攻克種業關鍵技術,推廣測土配肥、稻綠輪作等技術,提升稻米品質。率先啟動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實施生態魚池改造,推動農業從“產量農業”向“綠色生態農業”轉型。同時,搭建“農技耘”平臺,推動科研成果與農業對接,并加強冷鏈倉儲設施建設,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基地建設,助力農業現代化。
三是發展多功能農業拓展特色產業鏈寬度。淮安以小龍蝦、螃蟹等特色產業為核心,獲批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盱眙縣依托稻蝦共生產業,構建“龍蝦+”全產業鏈,形成“一帶二核三區”功能型產業鏈。金湖荷花蕩景區結合荷田資源,打造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推動農業功能多元化。
四是通過品牌賦能提升產業鏈價值。打造“淮安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等多項榮譽,推動稻米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特別是“盱眙龍蝦香米”品牌,依托稻蝦共生模式延伸龍蝦產業鏈,帶動糧食、食品、生態安全提升,增加農民收入。龍頭企業通過標準化管理將良種、種植、包裝等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擴大稻米產業鏈厚度,提升產品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