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以“創新驅動 智領未來——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機械化新征程”為主題的第十三屆江蘇農業機械展覽會在南京開幕,共吸引近200家農機企業前來參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油電混動拖拉機、實現自主可控的四鏵液壓翻轉犁、我國自主研發的液體糞肥還田臍帶式裝備……農機展上,眾多“江蘇造”大型農機亮相,展現江蘇農機產業的創新“馬力”。
更高端,國產農機加速“出海”
走進南京國際博覽中心6號館,一座兩三層樓高的紅色“巨無霸”映入眼簾,這是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采棉機。“這款采棉機實現從設計到制造全部國產化,并出口東南亞、中亞等地區,實現從依賴進口到批量出口的轉變。”江蘇沃得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營銷部江蘇大區經理賈立自豪地介紹,值得一提的是,采棉機價格也降了一半,大幅降低采摘成本,增加了農戶收入。近兩年,累計2000臺國產采棉機在新疆得到應用,目前企業在手訂單有一兩百臺。
美國濫施關稅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走訪中,不少受訪者直言,當前許多發展中國家正處于農業機械化初始階段,隨著全球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發展中國家對農業機械的需求不斷增加,出口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全球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產品夠硬才是王道。”泰州櫻田農機制造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刁小偉告訴記者,公司產品出口東南亞、美洲、歐洲和非洲等市場,其中高端產品——通軸旋耕機,由于品質好、價格低,在國外市場具有較大優勢,目前公司對美出口沒有停止,經銷商仍在訂貨。
江蘇東洋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專注于高性能插秧機研發與生產。“東南亞很多國家對插秧機需求旺盛,去年出口額約4000萬元,占全年生產的一半。”廠長陳志剛表示,公司還將積極開拓中亞、非洲等地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定制差異化、個性化插秧機,不斷拓寬國內外市場。
更智能,智慧種田更加省心省力
除了業務開疆拓土,農機生產也在不斷變換新花樣,讓生產更加省心省力。
底端齒輪、頂端藍白配色的圓柱形機器,啟動后便向兩側噴出細密的水霧,為果樹均勻輸送所需肥料。江蘇嵐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果園多功能機器人已成為許多果園的“常駐員工”。“這款產品具備打藥、采摘和運輸三種功能,廣泛應用于蘋果、柑橘等果園。”嵐江科技大客戶部項目經理靳一杰介紹,機器人工作的同時進行數據收集和上傳,與公司自主研發的SAAS數字平臺進行聯動,自動生成報表,指導農戶生產。
洋馬農機帶來的高速插秧機,不僅能側深施肥,打好點位后還能自行來回作業,實現當下流行的“無人駕駛”。不過,洋馬農機(中國)有限公司銷售部宣傳推進課課長梁斌提醒,目前農業無人駕駛示范項目,屬于精準定位下的程序化動作,離全面智能化還很遠。“就像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實現自主識別、避障,通過優化計算,快速進行數據交換,再傳遞給機械自主進行智能化選擇。”
各種農機都在向“聰明”方向轉變:蔬菜生產領域,推出自動移栽機、草莓采收機器人,更省時省力;果茶桑生產方面,研發出果園智能采收和花果管理機器人,實現高效無損采收與智能作業;畜禽養殖領域則有巡檢、種蛋收集噴碼、無害化數字采集、秸稈飼料化和糞污處理等設備,助力推動畜禽養殖智能化、綠色化。
2024年,我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總體特色農機化率達68%,均居全國前列。
更綠色,環保節能提升效率
畜禽糞污如何高效還田?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液體糞肥還田臍帶式裝備系統給出答案。這套系統有10余條綠色軟管鋪在地上,猶如章魚觸角,十分惹眼。“這是液體糞肥還田的施肥器。”公司國際市場主管趙小芬介紹,該系統將氧化塘內的糞液長距離高效率泵送到農田,糞液流經糞污泵、輸送軟管和拖拽軟管,最后通過懸掛在拖拉機上的液糞輸送器精準定量還田。相較罐車還田,這套系統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每小時可輸送60立方米—500立方米,無土壤壓實問題,且肥料利用率更高。由于這套系統涉及攪拌器、專業糞污泵、不同軟管和施肥器,公司當前正在鹽城大豐等地通過社會化服務進行推廣。
節能、綠色、環保……這些理念成為農機研發生產的共識,也成為展會現場的高頻詞。東臺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農機部門負責人陳賀介紹,他們此次帶來的Q100農業無人機可載重65公斤,支持快捷換電技術,適用于噴灑、播撒、運輸、航測等多種作業場景,更加環保高效。
據介紹,我省加快先進適用智能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試驗示范,近年來全省共推廣空氣源熱泵和電加熱烘干機4879臺,4年來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噸。全省累計在61個縣(市、區)推廣生態型犁耕深翻面積1000萬畝,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機保有量7801臺,累計推廣應用側深施肥技術670余萬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