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色导航在线,日韩在线免费视频,小童鸭av在线导航,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揚州昆山兩地獲評海綿城市“A等生”
時間:2025-07-20 07:32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默認

近日,財政部公布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2024年績效評價結果,全國10個城市獲評最高等級“A等”,我省揚州、昆山入列。“A等生”如何煉成?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防澇、降溫功效如何?

“海綿”功效:雨天能防澇,熱天可降溫

盛夏的傍晚,昆山虹橋新村小區的綠地上,總會有不少市民徜徉其間,在此休閑消暑。“這是一處下沉式綠地,大家可以看到有雨水花園和透水健身步道。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周邊道路地下鋪設了雨水污水管網。雨水通過排水口,在排放路徑上逐級凈化,可實現雨水的存蓄、滯留、下滲、凈化和排放。”昆山高新區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建設科副科長高曉華說。

虹橋新村位于昆山老城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由于建設年代久遠,小區管網老舊破損嚴重,加之小區地勢比周邊道路、地塊低,過去一下雨就積水嚴重。高曉華介紹,小區的建筑布局類似“九宮格”,改造中,他們將最中間格子的閑置綠地做下凹處理,下雨時,周邊住宅、路面的徑流雨水會沿著地勢順流進入綠地進行滯留處理,有效解決小區積水問題。平時,這里又是居民的鄰里庭院,大家可在此共享綠意。夏季高溫天,這里的雨水花園、新綠草坪像給炙烤的大地穿上“防曬服”,市民行走其間,就像踏入一方“涼爽小天地”。

揚州春江花都等老舊小區過去也曾深受積水困擾。據介紹,揚州對江都區北部海綿示范片區實施海綿改造,通過構建銜接路徑、連通生態空間等措施,合理布設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通過建設下沉操場、下沉廣場等,最大限度增加超標雨水調蓄空間6700立方米,提升近30%極端調蓄能力。目前該片區已完成江淮路東延、春江花都老舊小區改造等6個項目建設。根據模型模擬,片區內澇防治標準從10年一遇提升至30年一遇,雨水管網標準從2年重現期提升至5年,整體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超過80%。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眾多生態公園、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等海綿設施與城景相融,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城市的“呼吸”能力。夏季高溫天里,海綿城市建設增加的水體范圍和綠地,有利于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為城市降溫。

系統破題,避免“海綿”碎片化

蘇州市域地鐵11號線是昆山地上線路最長、截面最寬、輻射面積最大的多功能海綿城市廊道。聚焦沿線16個圩區288.4平方公里區域水安全,該項目在建設中系統梳理周邊管網和水系,深度融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打造了集交通、海綿、景觀、服務于一體的“碧道”,讓老百姓實現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昆山地處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地勢平坦。在海綿項目建設中,昆山注重系統化推動,來提升整體海綿效益。”昆山市海綿城市建設指導中心主任姚健介紹,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數量多、類型雜、分布廣,為避免“碎片化”問題,昆山以緩解城市內澇為重點,整體謀劃,出臺“一攬子”政策,成立專職機構,統籌多部門,結合城市更新、交通骨干路網建設、生態廊道框架建設、河湖水系整治等,編制系統化方案。2022年,昆山入選全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示范城市建設期間,昆山謀劃實施8大類93個項目包。針對新老城區不同的特點和需求,昆山還劃定兩類示范片區,連片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破解積水內澇等難題。

揚州也用系統化思維來破題。立足“平原水網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園林城市”特質,揚州在頂層設計、項目建設、片區打造、經驗推廣等方面靶向發力,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平。

揚州市住建局公用處處長成曄介紹,揚州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實施“連片性系統化”片區打造,因地制宜重點打造廣陵古城、江都南部、邗江西區新城等7大示范片區,科學梳理地塊、道路、水系的豎向關系,統籌“藍綠灰”設施建設、融合。緊扣地方特色,揚州還創新探索以海綿統領“供排水、景觀、綠化、節水”等內容的一體化設計模式,鼓勵項目統籌紅線內外建設內容,融入揚州景觀園林特色,引導雨水徑流有序回歸自然調蓄空間。目前,江都北部片區已完成城北教育集中區建設工程、江淮路東延等項目建設,生態科技新城航空谷片區已完成航空谷A地塊、裔王路等項目建設,海綿城市“連片效應”初見成效。

城水共融,讓城市更具韌性

昆山自2022年入選國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連續三年在國家績效評價中獲評A等。據統計,截至目前,昆山建成海綿項目900余個,城市集中建設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比例超過50%,防洪能力提升至50—100年一遇,城市集中建設區范圍內大部分面積內澇防治能力由5年一遇躍升至20年一遇,內澇積水點有效動態消除。海綿城市建設中,昆山同步推進節水與水環境治理,全市雨水資源化利用量超69萬噸/年。

“得益于海綿化改造,昆山城市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城市由此變得‘會呼吸’‘有韌性’,切實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市民切身感受到‘路無積水、河清景美’的宜居之變。”姚健說。

揚州自2023年入選國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連續兩年在績效評價中獲評A等。揚州共排定209個海綿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截至6月底,已累計實施183個,完工116個。

“在揚州,水安全保障有力、水環境改善、水資源集約利用……城水共融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成曄說,目前,揚州累計建設海綿城市達標區比例達45.4%,主城區221.8平方公里內城市河道水量、水質實現自動監測,提水、排水自動調度,閘站高效值守。城區內澇防治標準由20年一遇向30年一遇邁進。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及雨水調蓄池,收集凈化雨水用于道路、綠化澆灑回用,揚州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量達80.16萬立方米/年。未來,揚州將繼續以“片區化打造、全域化推進”的模式,圍繞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書寫“水韻揚州”的生態新篇章。

記者了解到,海綿城市建設的卓越表現為揚州贏得中央財政提前下達的2025年海綿城市補助資金2.457億元,為昆山贏得1.162億元補助資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