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著力加快美麗江蘇建設,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PM2.5濃度32.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82.5%、達2013年新標準執行以來最優;地表水國考斷面優Ⅲ比例93.8%,連續3年達到優級;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太湖平均水質達Ⅲ類,全年達到國家“良好”湖泊標準;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84.4%,居長三角地區首位;土壤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6年超過90%。
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5個地方和園區開展國家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達9118萬千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量,新型儲能項目規模達665萬千瓦,綠電交易量增長144%。全省用水總量578.7億立方米,完成國家考核目標;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3.9%。
污染防治攻堅縱深推進。頒布《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制定《江蘇省生態環境高水平標準體系建設方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年度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735個。鋼鐵企業全部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水泥、焦化企業基本完成有組織改造。穩妥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有序推進水產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和農田退水治理先行先試,無錫市小溪港、揚州市芒稻河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完成7個國家級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統籌推進“無廢城市”“無廢園區”“無廢運河”建設,2個園區獲批國家新污染物治理第一批試點。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連續5年獲得優秀等級。
重點流域治理加快推進。深入打好長江保護攻堅戰,開展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出臺《關于加強我省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建立運行“感知太湖”數智平臺。出臺《江蘇省江北運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制定實施洪澤湖等12個重點湖庫“一湖一策”治理方案和藍藻水華應急防控方案。加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新一輪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和水質提升三年行動。
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明顯成效。國家“山水工程”江蘇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78萬畝。累計建成93個生態安全緩沖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發現物種數更新至8842種,在全國首批開展濕地生態補償工作。修訂《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監督管理評估細則》,開展“綠盾”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行動、大運河沿線核心監控區生態破壞問題排查和全省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破壞問題排查專項行動。